家用美容仪雅萌业绩大倒退,在中国卖不动是主因
界面新闻记者|朱永玲
界面新闻编辑|娄勤俭
日本美容仪器公司YA-MAN最近一个财年亏损严重。
雅盟近期发布的2023财年(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雅盟营收同比下滑25.5%,至320.2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7亿元),为近四个财年的最低水平;由于计提了9.8亿日元坏账准备,归母净利润下滑89.8%,至3.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
这是亚盟近十年来最差的表现。从2014财年到2022财年,亚盟的收入只有受疫情影响的2019财年下降了16%,其他财年均录得增长。
雅梦成立于1978年,主营业务是家用美容仪器。根据雅梦此前披露的数据,2022财年,其美容仪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80%。此外,雅梦还拥有少量美妆等品类业务。除了日本,雅梦也进入了海外市场,主要是中国和美国。近年来,其来自海外的收入已占到30%至40%。
多重不利因素拖累亚盟2023财年业绩。
亚盟在财报中解释称,营收下滑主要受近期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但利润下降是由于预付投资导致费用增加,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以及为确保疫情前期库存而购买的部分股票价格损失。
从渠道和市场来看,2023财年雅梦在日本的家居购物销售、店铺销售和直销均录得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36.8%、6.0%和14.3%;海外业务收入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37.1%,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42%降至35%。
雅盟在中国市场的受挫是其海外业务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亚盟在财报中称,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幅度超过预期。一方面,福岛核废水排放导致部分日本消费者抵制日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射频美容仪器监管的加强,一些同事在新规生效前打折销售,也导致市场动荡。
【/h/]新规是指2022年国家医疗用品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将射频美容仪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2024年4月1日起生效。
【/h/]界面新闻在之前的报道中提到,第三类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中管理标准最严格的,其“领证”(即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成本和难度更大。虽然新规出台后,一些美容仪器品牌开始了相关的注册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品牌成功拿到证书。也有很多品牌直接放弃射频美容仪,在新规生效前低价清理库存。
雅梦是首批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品牌之一。包括雅梦在内的4个美容仪器品牌的临床试验备案信息,在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的公示中均可查到,雅梦也是唯一的外资品牌。截至记者发稿时,雅盟客服告诉界面新闻,“目前我们还没有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还在审批过程中。”
雅梦从中国市场的回归是其主动适应新规的动力。
2015年,雅梦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家用美容仪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当时国内几个头部品牌还没有成立或者处于起步阶段,来自日本和以色列的外资品牌能够在美容仪器市场,尤其是高端区站稳脚跟。
专注线上渠道的雅梦,在主流电商平台上表现亮眼。多次获得电商促销期间美容仪销量榜冠军。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1-9月,雅梦在天猫和淘宝的美容仪器销售额达10.01亿元,占据10.28%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国产品牌曙光。受上述新规影响的射频美容仪是雅梦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
根据品牌官方披露的数据,雅梦进入中国市场仅用了三年时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2015财年的5%提升至2018财年的28%。
目前,虽然由于射频美容仪新规,雅梦在中国市场面临逆风,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家用美容仪市场正处于洗牌阶段。亚盟等品牌有望率先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拿到证后也有较大机会巩固领先地位。
在成功获得证书之前,雅盟计划通过调整销售渠道和产品结构来恢复业绩。亚盟在财报中提到,亚盟于2024年1月在中国成立亚盟(浙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拓展经销商以外的渠道,从而开展直接业务。
不过,雅盟预计短期内中国市场销量将继续放缓,这也将影响雅盟实现原定目标的进度。
雅盟在2023年6月提出了中期经营计划,目标是在2022财年(截至2023年4月)营收429亿日元的基础上,2025年4月和2028年4月分别实现500亿日元和7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和32亿元),营业利润率保持在10%以上。更长远的目标是到2030年营收突破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营业利润率提升至20%。
亚盟在财报中表示,500亿日元的目标将推迟一年,700亿日元的目标不变。具体来看,雅梦预计2024财年(截至2025年4月)营收同比增长9.3%,至3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低基数增长289.1%,至15.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100万元)。然而,尽管这一营收目标好于2023财年,但仍未恢复到2020财年至2022财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