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车路云一体化克服行业基础设施瓶颈,且总体成本可控甚至更低【附智能网联车行业现状分析】
(图片来源:图片网)
6月18日,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澄清并回应了外界对目前汽车与陆云整合方案的误解。李克强院士强调,车-陆云一体化方案不仅兼容自行车智能化,还能克服行业基础设施瓶颈,保障行车安全,整体成本可控甚至更低。
李克强院士表示,车-陆云一体化系统通过超视距协同感知和全球数字地图技术,实现了感知的全面性,有效克服了感知盲区等瓶颈问题。同时跨域数据开放,克服了车端数据和计算能力不足的限制,形成智能数据库。
车-陆云一体化方案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信息物理系统,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和信息空整合为一个整体。该系统通过系统协同感知、决策和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高效运行。该方案充分融合了车、路、云的信息,实现了车路多源数据的融合,数据规模更大,更具多样性,为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自动驾驶算法的不断更新,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正逐渐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车陆云一体化方案充分整合了车辆、路侧、云端的信息,实现了车辆和路侧多源数据的融合,数据规模更大,多样性更丰富。通过整合数据集,支持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同时,基于大模型AI,车载和路边的各种传感器如雷达、视觉等协同工作,多模式输出结果。通过基于“大数据+大模型”的AI,结合海量数据的自我训练和人类驾驶的常识决策,加速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化。
智能网联汽车是应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工信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进* *计算平台、车辆控制操作系统、自动驾驶、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车载终端集成、线控底盘、软件工具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不断提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韧性和竞争力。二是加强政策法规与标准供给的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支持跨行业协同发展,推动交通管理、地理信息、保险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强标准引导。三是深化试点示范,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试点工作,推进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试点工作,推动陆云优质汽车集成应用。第四,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
根据国联证券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在中性预期情景下,到2025年和2030年,陆云集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量将分别达到7295亿元和258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8%。智能龙头车企和智能零部件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其次,智能路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将带动RSU(路侧单元)市场的快速增长。由于云控平台主要采用私有云部署模式,可以关注私有云技术领先的厂商。最后,随着试点城市的大规模建设,车联网的安全性备受关注,有望快速增长。
未来经济学家应用程序信息部分
更多对该行业的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书、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业化、专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