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利率同时下调,央行释放了什么信号?
周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0个基点,这是央行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下调政策利率。与此同时,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10个基点。
央行在公告中表示,为优化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从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和数量招标。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
LPR方面,一年期LPR从3.45%降至3.35%,五年期以上品种从3.95%降至3.85%。
这次降息并不意外。分析人士指出,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降息趋势日益明朗,为中国降息创造了空;从内部环境看,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稳增长压力加大,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带动内需企稳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指出,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5.0%,处于年初NPC和CPPCC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区间的中间。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求“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意味着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朝着稳增长的方向发力。
“5、6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处于收缩区间。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一旦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2-3个月位于平衡线以下,货币政策降息和RRR降息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王庆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下调逆回购利率和LPR报价之前,央行在上周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时,将操作利率维持在2.50%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确了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核心目标利率的地位。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在陆家嘴论坛2024主题演讲中提到,未来可以考虑将一定的短期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已经基本承担了这一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以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到长的传导关系。
【/h/]当时潘也表示,针对部分报价明显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情况,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LPR),着力提高报价质量,更真实地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涛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银行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政策目标利率将更加简化,由短到长的传导关系将逐步理顺。
“未来利率传导机制将更加清晰顺畅,从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传导,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将被打通。LPR利率也将把定价参考标准从之前的1年期MLF利率改为7天期逆回购利率。”刘涛说。
王庆也表示,7月份,在MLF操作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随7天逆回购利率同步下调0.1个百分点,显示LPR报价“锚定”,这也是“理顺主要市场短长利率传导关系”的具体体现。
他补充道,在今天的公告中,央行表示“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和量招标”,这意味着不必每天通过逆回购操作公布其利率水平,有助于增强其权威性,进一步明确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地位。
央行周一还宣布,为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券市场供求压力,需要出售中长期债券的MLF参与机构可从本月起申请阶段性减免MLF抵押品。
分析人士指出,MLF抵押品的减少意味着可以释放更多的中长期债务供给,从而达到推高中长期债务收益率的目的。此外,本轮长债利率的持续下行已经包含了本次降息的预期。因此,长债利率很可能不会跟随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的下行趋势而继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