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消失后,“高考屏蔽生”成了舆论焦点
界面新闻记者|查秦军
界面新闻编辑|宋佳楠
今年出现了第一个高考成绩被屏蔽的人。
根据未来。com,6月23日,云南省红河州一中女生发现成绩被屏蔽,考生成绩报告页面没有显示具体分数和总分。但是,页面下方有一排小字,上面写着“你的排名进入全省前50。详情请于27日查询”。
这条新闻冲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话题已被阅读超过3亿次,讨论5.7万次。有网友在评论中表示:“像小说、短剧里的情节”,也有网友表示第一次知道高考成绩也会被屏蔽。
出现“高考屏蔽生”是为了防止“高考状元”的炒作,遏制“生源争夺战”。
过去,高考状元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背后的学校和家庭也受到极大的关注。高考高分考生和状元也将成为高校抢生源的重点对象。但这种过度关注往往会给考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社会焦虑和不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教育部门出台了“屏蔽学生高考”的政策,通过技术手段对前几名考生的分数进行保密,减少社会对高考分数的过度关注和不当炒作。
早在2021年2月,教育部就下发通知,要求改变单纯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严禁宣传和炒作“高考第一”、“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概念。
去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为加强高考成绩信息管理,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向考生本人和相关高校提供高考成绩考生信息, 并且严禁以任何方式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讯、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相关探索。早在2012年,广东考试院就对全省文理科前十名考生的分数进行了技术屏蔽。2018年扩大到文理科前20名考生,2019年进一步扩大到文理科前50名考生。随后几年,它遵循了屏蔽前几名考生分数的做法。
2021年云南也明确表示,该省文理科前50名考生的分数已被屏蔽,不提供查询。北京教育考试院成绩查询页面也显示,2021年全市总分前20名的考生成绩暂不公布。
“高分屏蔽”政策可圈可点,确实对“状元”的风能炒作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而社会对“状元”的恶意炒作和过度关注,仅靠技术手段是无法完全遏制的,甚至“屏蔽学生”成为了“高分学生”的象征,进而成为宣传和炒作的对象。
这种现象的背后,根本的问题是由来已久的唯分数论和唯排名论。成绩、排名、状元,本质上都是高考录取制度的直接产物——大学以高考成绩为唯一录取标准。
“在以总分为标准的高考制度中,‘状元’是个例,投机不能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就像屏蔽顶级学者一样,它吸引了外界的好奇心。为了让社会不关注‘状元’,必须打破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熊丙奇表示,要加快高考制度改革,打破按总成绩和名次招生的模式,强化过程评价,探索综合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分数只是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因此不再有“状元”的说法,舆论对“高分生”的关注度有所降温。
另外,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控制地方党政领导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现象,要禁止。否则,追求和投机升学率的问题得不到管理,就难以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