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双抗为国谈降价却带崩股价,是否又是被“错杀”了?
界面新闻记者|杨晨
界面新闻编辑|谢欣
6月18日,据行业媒体医药魔方报道,在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进入筹备阶段之际,康方生物下调了旗下双抗体新药Cardenil(商品名:科坦尼)的价格。其单价从13220元/125mg/瓶降至6166元/125mg/瓶,降幅达53.4%。
当天,康方生物向界面新闻确认了这一价格,并取消了药品捐赠,称这一价格将给予患者更大的购药灵活性,并表示将积极参与今年的医保谈判。
当日,康方生物股价一路走低。截至记者发稿时,报38.350港元/股,下跌6.00%,最新市值332亿港元。
然而实际上,康方生物这次的降价可以说是创新药商业化领域的一次常规操作。为了给医保谈判留下空的余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创新药企,基本都选择在新药上市时制定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同时利用慈善捐赠变相降低成本,然后在医保谈判前后取消捐赠,同时将价格降至慈善捐赠后的价格水平。
经过计算可以看出,由于取消药品捐赠,克坦尼尔每年的治疗费用并没有下降50%以上,反而略有上升。所以通过降价,取消药品捐赠,药企在做出降价动作的同时,也通过调整药品单价,为后续的国家会谈留下了谈判的余地空。
市场单纯担心产品降价对性能的好处空确实是个“错误”。
Cardenilizumab是全球首个PD-1/CTLA-4双抗体,于2022年6月获得美国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它作为单一药物用于治疗未接受含铂化疗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用药方法是每次3瓶,每两周一次。
此前,科坦尼茨采用的是“3+2”患者救助方案,即患者自费购买3瓶后,康方生物捐赠2瓶药品,为一个周期,共5个周期。在满足购药次数后一年内,协助患者继续服药,直至病情进展(PD);第二年重新开始计算。
以此为基础,患者每年使用克坦尼的治疗费用不超过19.8万元。降价取消捐赠后,该药每年治疗费用约20-25万元,略高于之前水平。
作为国内宫颈癌领域第一肿瘤免疫治疗药物,2022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克坦尼销售额分别为5.46亿元、6.06亿元、7.52亿元,上市18个月后总销售额突破19亿元,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该药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康方生物在凯坦尼尔的后续研发中,还针对胃癌、肝癌、肺癌等大型癌症物种部署了多项单一或联合疗法。其中,今年1月,NMPA已受理氯胺酮联合化疗用于胃癌一线治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康方生物第二个双抗体产品(商品名:益达方)在国内获批用于EGFR耐药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nsq-非小细胞肺癌)。
该药针对PD-1和VEGF,也是同类产品中的首创,售价2299元/100mg(10ml)/瓶。此前,康芳芳还表示,该药将积极参与2024年的国家会谈。
业绩方面,2023年,康方生物营收45.26亿元,同比增长440.35%,归母净利润20.28亿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剔除伊沃西单Summit授权收入后,当年亏损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