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上市公司不能“一退了之”,应将中小股东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界面新闻记者|郭晶晶
A股正在加速“不良资产”的清算。据界面新闻统计,本周(2024年5月27日至6月2日),*ST中期(000996。SZ),*ST方鑫(002087。SZ),*ST花园城(600766。SH),*ST碳元(603133。SH)和*ST是一样的。至此,2024年以来,a股已有14家退市公司。
此前,已有世纪星源、田波环境、新海宜、贵人鸟、宏达兴业、Adil、泛海控股、百宝龙、华谊电气等9家公司完成退市。
据统计,截至6月2日,郑源股份(600321。上海),*圣鲍莉(300116。SZ),*ST世茂(600823。SH)、ST中南(000961。深圳),*圣尚美(300495。深证),*ST左江(300799..
退市步伐在加快,a股公司“戴星戴帽”的数量也在增加。界面新闻统计显示,截至6月2日,包括锦州港(600190。SH)、ST中装(002822。SZ)和ST中泰(002092。SZ)在2024年被给予风险警示。其中,*ST明治(002621。SZ)、ST阳光(600220。上海)、圣富通(000836。SZ)等股票已连续多日低于1元/股,逼近面值退市警戒线。
不容忽视的是,在上述数百家已经退市、即将退市或濒临退市的公司背后,是数百万投资者的“哀号之声”。据界面新闻粗略统计,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股东情况,截至目前,101家“戴星戴帽”公司的股东总数约为539.2万人(不算重)。其中,圣艾康(002610。SZ)和*ST金科(000656。SZ),前两大股东,22万多股东,少到*ST于恒(300965。SZ)也有7,377名股东。
此外,还有9家公司约48.41万名股东已完成退市。这48万多投资者显然已经被套住了,中短期实现投资回报或盈利的希望更加渺茫。* ST中期将要退市的5家公司的8.8万名股东,以及已经退市的10多家公司的近59万名股东,可能都难逃此命运。
随着监管的不断收紧,a股公司因触及财务和交易指标红线而退市将成为常态。“踩雷”这些公司的投资人也会增多。诚然,投资有盈亏,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投资者也要及时调整投资思路和策略,及时规避风险企业。
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未能按照法律法规及时披露风险信息,突然“爆仓”触及退市红线,或者有意“弃牌”,信息链末端的中小投资者就有可能一不小心“踩雷”,中小投资者甚至连“割肉离场”的机会都没有。随着退市的逐渐常态化,更多的中小投资者正在经历或担心这种情况。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更可怕的情况是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等各方有意“倾家荡产”和“退出”,而对中小投资者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或“复活”上市公司的长期计划。这种情况不仅让相关公司的中小投资者“赔钱心寒”,也直接损害了整体市场信心。
投资者是市场的基础。不可否认的现实是,a股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者仍然是资本较小的自然人。笔者认为,随着a股退市机制的逐步成熟,支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机制也必须同步甚至更早地成熟和完善。
证监会4月12日制定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提出,清理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通过严格的退市标准降低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其中,证监会强调,要对退市投资者实施补偿救济;综合运用代表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等工具,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目前,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大股东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被有关监管部门查处的,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以提起诉讼,向违法行为涉及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高管或中介机构索赔。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投资者追偿路径。
作为《证券法》规定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和中国证监会设立的公益性机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投服中心”)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投资服务中心4月12日发文称,支持投资者行使权利,推动完善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补偿救济机制;支持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长期未解决资金占用问题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通过股东代位诉讼,要求责任主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截至2024年5月15日,投服中心已发起9起股东代位诉讼。
【/h/]不得不承认,中小投资者通过诉讼追偿,依然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如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等各方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没有触碰过违法违规的红线,从未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查处,投资者甚至可能没有追偿的依据。
即便如此,投资者也不愿意“承认”。* ST通达(600647)的中小投资者。SH)试图“自救”。*ST通达自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平台单位”。从2014年开始,它已经做了6次“保壳”的资本动作,最后都失败了。4月29日,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日,其收到上交所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通知。5月17日,*ST通达14名持股3.1352%的自然人股东提出,公司以14元/股回购公司30.8%至46.2%的股份,回购金额合计6亿至9亿元。
遗憾的是,这一方案在5月28日*ST通达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未获通过。公司控股股东信达投资回避表决,认为股份回购方案的实施将导致*ST通达净资产为负,对其生产经营及后续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公司丧失持续经营和债务履行能力,不符合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的相关规定。
提出上述股份回购方案的*ST通达股东代表城预计该方案将大概率失败。“我们其实想提出的方案是希望信达投资作为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在5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信达投资代表回应称,已有众多中小股东通过各种合法合规渠道向证监会、财政部、上交所等相关部门反映诉求,部分诉求也已到达中国信达;对中小投资者的相关要求和一些保护措施确实在研究中。截至目前,信达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尚未公布。
诚然*ST通中小股东提出的回购股份的方案能够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是“进步”,虽然这个方案没有通过。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他们更期待的是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给出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笔者认为,除了明确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追索路径外,有必要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仍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当事人,通过回购或增持公司股份的方式,直接对中小投资者进行补偿,既可以稳定相关投资者的情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整体市场信心。这可能也是*ST通达案备受市场关注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证监会举办的“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上,证监会主席轻舞强调,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资本市场领域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退市常态化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退休”,更不能忽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如何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如何完善退市过程中各方面的投资者补偿救济机制,如何落实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当前强监管形势下a股市场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 也是相关部门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等各级市场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