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正在走进现实
证券时报记者周春梅
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一场车祸让科学家涂失去了年幼的女儿雅。在女儿弥留之际,图·于恒将她的意识保存在一台550A量子计算机中,但由于计算能力有限,她的数字生命只有两分钟。十年后,涂于恒将丫丫的生命数据卡接入了一台550W的超级计算能力的电脑,让女儿的生命延续到了70岁,拥有了完整的人生。
这一感人的情节引发了观众对“数字生活”的思考: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某一天以数字形式获得永生,在数字世界里与逝去的爱情重聚?这个想法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加速从科幻变为现实。
科幻加速变成现实,最大的推动因素是技术。记者查询资料时发现,早在几年前,就有海外公司在探索利用高科技在云端“复活”死者。但当时技术还不成熟,不仅形象不够逼真,而且“有形无神”,交互性差。而大模型带来的“智能的出现”,赋予了数字人智慧的大脑,使他们进化成更像人类的“物种”。今年年初,一家科技巨头的创始人表示,他对数字不朽持怀疑态度,但ChatGPT改变了他的想法。从理论上讲,如果你记录一个人几十年的信息,用这些数据训练一个大模型,再配以逼真的数字图像,这个“克隆”的数字人和网络版的真人没什么区别。
科幻加速变成现实,还有一个关键变量,市场。市场接受度与技术成熟度、消费者观念、成本密切相关。目前,数字永生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避免在死前谈论死亡的中国人很少提前计划收集亲人的数字信息。另外,与视频主播、电商直播中的2D超现实数字人不同,数字仙人用的是3D数字人,价格贵很多,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然而,几年前,当制作一个数字人很昂贵时,大多数商家不会将数字人主播视为一种选择。随着价格的降低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如司马华鹏所说,前几年公司的推广团队也天天联系博主,免费为他们做数字人,被“拒绝了几十万次”,但从去年开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从一个新生事物到一个普通事物,不过几年的时间。数字主播现在这么火,很难不想象数字不朽是否也会迎来这样的转折点。
然而,即使解决了技术、市场和成本的问题,科幻小说要想走进现实,还会面临伦理、安全和法律的争议。永生的数字人是否违背了生命的自然法则?我们如何界定屏幕上那些“灵魂”的权利和义务?数字人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吗?技术可以是善良的,在云上重现一个小女孩死去的父亲,和她说话,但技术也可以是邪恶的,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咬人类。这是摆在数字不朽面前的一个更加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文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