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宇舶表(002104)、天宇信息(300205)、数字认证(300579)、拉卡拉(300773)、腾讯控股(00700。HK)、中国移动(600941)、中国电信(601728)等。
本文核心数据:移动支付产业链;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等。
行业概述
1。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移动客户端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电子货币支付,有效地将互联网、终端设备和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支付体系。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所谓近场支付,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立即通过手机向商家支付,支付当场处理,利用手机射频(NFC)、红外、蓝牙等通道实现与自动售货机、POS机的本地通信。远程支付一般也指网上支付,是指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移动支付后台系统完成支付行为的支付方式。根据交易对象,远程支付还分为远程转账(个人对个人)和远程网上支付(个人对企业)。一个典型的远程支付流程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网站购买产品后,根据商家提供的支付接口,跳转到手机银行或第三方移动支付页面完成支付。此外,通过短信服务和交互式语音应答的移动支付也属于远程支付。
【/h/]移动支付是一种电子支付方式,因此具有电子支付的特征,但又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而具有自己的特点。移动支付具有移动性、时效性、定制性、集成性等特点。其基础地位决定了相关建设必须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移动支付、电子支付、数字支付(也称数字货币)在使用方式、应用载体、影响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移动支付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而电子支付和数字支付不能。电子支付安全性高,数字支付匿名性高,移动支付可能导致用户在没有网络保障的情况下无法支付订单。
2。产业链分析:产业链长,环节联系紧密。
【/h/]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很长,涵盖了移动设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支付服务商、商户、用户等各个环节,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移动设备作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提供,在整个产业链中起到硬件基础支撑的作用。产业链中游提供移动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的主要任务是搭建移动支付平台,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的通信渠道。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商作为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纽带。产业链的下游是用户、商家等消费者。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企业来看,上游移动设备商主要有华为、小米、vivo等。中游移动支付服务商主要包括支付宝、财付通、联动优势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
行业发展历程:在综合支付阶段。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最初的移动支付服务是基于对等网络(AIDA)和手机的普及而出现的。经过多年的演进,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发展到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变化。整体来看,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基于应用的支付阶段、云计算应用阶段和融合支付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助力移动支付行业高质量发展。
支付是交易的终点,也是资金流动的起点,是最低级、最广泛的金融活动。近年来,移动支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影响日益凸显。已成为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在改善民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推动双向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移动支付的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数字经济发展“十五”规划》、《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为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由于支付清算行业的业务性质,从业人员必须处理大量的个人信息甚至敏感信息,因此数据安全非常重要。国家还特别重视网络安全审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及时弥补了制度的不足,为后续行业合规发展和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行业发展现状
1。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越来越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至2022年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1.41%;网络支付用户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也有所上升,从2017年的68.8%上升到2022年的85.4%。截至2023年6月,中国在线支付用户规模已达9.43亿,同比增长4.28%。
2。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增速放缓。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2016年至2021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五年复合增长率为48.37%,但增速放缓。2022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近5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达到317.33万亿元,同比下降11.73%。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市场趋势,2023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将略有增长,约为368万亿元。
3。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趋势。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4-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复合增长率约为87.18%。2018年后,高增长趋势结束,2019-2021年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略有下降,之后恢复增长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和《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3年6月,移动支付业务873.26亿笔,金额283.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4%和12.01%。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广东和北京最集中。
从移动支付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广东和北京,其次是浙江和江苏;西部地区代表性企业很少。
企业竞争:支付宝和财付通双寡头格局突出。
根据移动支付企业的用户量、覆盖场景和规模,我国移动支付企业可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支付宝和财付通(主要产品包括微信支付和QQ钱包),进入市场早,具有先发优势,用户量大,产品覆盖面广,品牌影响力强,规模优势显著,领先地位稳定;第二梯队以中国银联快通、联动优势等企业为代表。这些企业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一批自己的用户和客户群体,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思路。但这些企业一般不会像微信、支付宝那样在C端高频使用,不足以撼动微信支付宝的地位。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00万亿元。
随着中国电信移动网络的不断升级,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中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4-202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2029年有望突破1100万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89%。
2。跨境支付、数字货币和金融包容性的提高是主要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兴起,跨境支付将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将促进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结合。同时,由于国家对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的重视,未来移动支付将继续扩大覆盖面,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金融普惠,让更多人通过移动支付享受便捷、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
更多对该行业的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书、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业化、专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要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