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公布,你的高校有入选吗?【附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情况】
【/h/]图片来源:摄图网
【/h/]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研发,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召开的* *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提出,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产业赋能,建设一批多模态高质量产业数据集,构建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产业生态赋能大模型。
【/h/]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公布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为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运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开展了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和示范,寻找、探索和推广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具有代表性、前瞻性和积极影响的高等教育实践案例。
【/h/]通过高校申报和专家论证,确定了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人工智能赋能互动在线教学平台、北京师范大学创新AI+课堂教学智能测评、西北A&F大学作物智慧生产实践入选。
【/h/]回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历程;
【/h/]——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分析:人工智能人才供不应求。
【/h/]根据脉脉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人才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8月,人工智能领域新增就业人数已达到2022年全年水平。随着新增就业岗位的增加,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需比为0.63,2023年1-8月,这一比例降至0.39,相当于5个岗位竞争2个人才。
【/h/]——分区域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分析: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h/]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共有440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其中,长三角地区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最多,占比18.72%。京津冀地区排名第二,占比13.47%;四川和重庆的比例为7.76%。
【/h/]截至2023年8月,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的26.37%,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是上海,其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的12.92%。第三名是深圳,占比9.40%。整体来看,超七成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一线城市。
【/h/]-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h/]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培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推进,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所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学科研究中心。
【/h/]2019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得首批建筑“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资质。
【/h/]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风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对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人工智能可靠可控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的推进,将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将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空间,并进一步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相结合。
【/h/]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带来哪些变化?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看来,人工智能为创造“杀手级”应用创造了可能性。“颠覆性的变化往往出现在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中,比如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会促进技术和知识的重新组合,在组合的过程中会产生颠覆性的技术,给社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h/]未来经济学家应用程序信息部分
【/h/]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与此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精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的内容需要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h/]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中找到,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询猫APP,最具性价比和功能性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