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南海的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h/]
游客漫步在金牛岛红树林栈桥上。记者张凤凤摄
【/h/]
【/h/]
4月2日,湛江特色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大会召开,《湛江特色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湛江成为全省首个完成特色现代化海洋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
在规划引领下,我市将对标国内外一流海洋城市,充分挖掘特色优势,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海洋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海洋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海洋文化生态为支撑,以海洋对外开放合作为动力,实施“1526”重点任务(1个中心任务、5个任务导向、26个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海洋新生产力。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海洋城市建设,力争到2035年将湛江建设成为南海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海上新广东”的重要基地城市。
湛江港鲍曼集装箱码头。记者李波摄
【/h/]
【/h/]
背景:海洋兴则湛江兴。
湛江东临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海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约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
纵观湛江历史,海洋经济的发展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徐闻古港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无数商船从这里起航,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驶向世界,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与海外的经贸往来。1956年,湛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港口,成为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距离最短的港口。改革开放后,湛江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时代,湛江被定位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极、北部湾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沿海海上合作支点城市,被列为“首批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万立方米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投产。省内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恒逸1号”近日下水,“海塔1号”等项目开工建设。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广东海洋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揭牌...近期,湛江海洋产业传来多个好消息。
如今,海洋产业已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占全省40%,重力式网箱数量占全省70%。养殖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约占GDP的三分之一,海洋经济已成为引领湛江发展的“蓝色引擎”。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海洋兴则湛江兴,海洋强则湛江强。新征程上,开创湛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
海威1号。记者张凤凤摄
【/h/]
【/h/]
机遇:肩负起特色现代海洋城市的使命
2023年6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将“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建设海洋新广东取得新突破”作为“十大新突破”之一,明确支持珠海、汕头、湛江等城市建设特色现代化海洋城市。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港产城市统筹布局,支持珠海、汕头、湛江、阳江、汕尾等城市建设特色现代海洋城市。广东推进现代化海洋城市建设的路径更加清晰、力度不断加大,为湛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市坚定肩负省委赋予湛江建设特色海洋现代化城市的使命,把建设特色海洋现代化城市作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组织我市党政代表团赴青岛学习考察先进经验。《规划》编制工作于今年1月3日正式启动,由湛江湾实验室、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 *党校等单位教授专家组成的编制团队多次征求意见。其间,* *主要领导召开* *工作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听取部门和专家意见。10份规划草案经过精心打磨,历经近三个月正式“出炉”。
宝钢湛江钢铁基地花园式工厂。记者郎摄
【/h/]
【/h/]
目标:每五年逐步实现。
《规划》从发展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精准描绘了湛江建设特色现代化海洋城市的“蓝图”。按照“跳高”原则,明确了特色海洋城市建设的目标、具体任务和可行措施。
具体建设目标分为三步:
2025年是凝聚人心的初始阶段。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460亿元,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成效显著,红树林管理取得重大成果,海洋生态环境保持稳定。
到2030年,将是一个关键的突破阶段。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50亿元,海洋渔业强市全面建成。绿色临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红树林开发保护取得综合效益。湛江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海洋经济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将是初步完成阶段。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海洋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建成面向南海的重要基地城市,成为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金沙湾的碧海蓝天。记者郎摄
【/h/]
【/h/]
路径:解码“1526”关键任务
特色现代海洋城市的“赛道”竞争激烈。湛江如何突围?《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有我强”的思路,确定了湛江在海洋领域、海洋渔业、港口资源、临港产业、海洋科技、生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七个方面的特色优势,做出了优势互补的“路线图”。
方案明确落实“1526”重点任务。“1”是一个中心任务:建设面向南海的特色现代化海洋城市;“5”定义为五项任务:世界级绿色临港产业集群、对外开放高地、国家“蓝色粮仓”、海洋生态示范城市和国际北方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26”即26个重点项目,即26个重点项目均围绕绿色临港产业、现代集疏运体系、现代海洋牧场、红树林城市和“美味湛江”品牌布局建设。
其中,绿色临港产业重点项目包括湛江绿色化工创新中心、绿色园区、石化产业园扩建、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乌克兰油田集团开发项目、宝钢湛江钢铁零碳高档薄钢板厂项目等。通过发展绿色港口产业,打造世界级绿色港口产业集群。
现代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包括船舶保障基地、客货运输便捷通道、湛江综保区、大宗商品集疏运用地、国际海洋交流合作平台等。,这将进一步完善现代集疏运体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现代海洋牧场重点项目包括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湛江)、深源海海洋装备产业园、深源海养殖产业园、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水产城等。,聚焦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国家“蓝色”粮仓。
红树林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包括万亩红树林示范区、红树林生态型旅游景区、红树林科普宣传基地、红树林博物馆、蓝色碳交易示范区等。围绕中国红树林城市建设,打造海洋生态示范城市。
“美味湛江”品牌发展重点项目包括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产业综合体项目、湛江欢乐湾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军事文化主题国防教育基地、县级特色美食街区项目等,持续擦亮“美味湛江”品牌,打造国际北方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
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落实。下一步,我市将以规划为基础,加快制定《湛江特色海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锚定阶段性目标,细化项目任务,全力做好这篇大文章,加快释放“蓝色引擎”新动能,努力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建设海洋新广东贡献湛江力量。
【/h/]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