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铜冶炼企业抱团减产,国内铜价一度创近两年新高
【/h/]界面新闻记者|王勇
【/h/]由于铜冶炼和加工成本大幅下降,国内铜冶炼厂有意减产并推迟新产能建设,刺激了铜价上涨。
【/h/]截至3月18日收盘,沪铜期货主力合约上涨0.59%,收于72830元/吨,盘中一度突破73300元/吨,创2022年6月10日以来新高,较月初上涨约5.7%,较前一周上涨约4.9%。
【/h/]国际铜价近日也大幅上涨。截至3月15日,LME铜价上涨2.1%,收于9074美元/吨(约6.53万元人民币/吨),创下2023年4月14日以来的盘中高点9098美元/吨,周度上涨5.91%。
【/h/]据长江有色网分析,在供应紧张和需求增加的双重影响下,铜价持续上涨。
【/h/]机构指出,一方面,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逐渐消耗和开采难度的增加,优质铜矿数量不断减少,这使得冶炼端面临诸多增产难题,铜的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兴起和电气设备更换周期的到来推动了铜需求的逐步增长。
【/h/]在上述供需基本面的预期下,一则国内铜冶炼厂计划减产的消息进一步推动了铜价的上涨。
【/h/]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官网消息,3月1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铜冶炼企业座谈会,国内19家铜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h/]与会企业就调整冶炼生产节奏、严控铜冶炼产能扩张达成共识。会上指出,鉴于当前矿山原料供应形势和市场变化,为共同维护全球铜冶炼行业健康发展,与会企业就调整现有生产线检修计划、降低生产负荷、推迟新产能投产、推迟达产达标时间等达成一致意见。
【/h/]此外,针对近年来铜冶炼行业产能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将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铜冶炼企业将积极响应《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自律公约》,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推进产能管理和控制新增产能。
【/h/]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未来铜的供应将减少,从而支撑市场价格。
【/h/]江西铜业(600362。SH)是中国最大的铜加工生产商,铜产品年加工能力超过160万吨,铜精矿年产量超过20万吨。
【/h/]界面新闻记者致电江西铜业投资者关系部,对方表示,“目前未收到减产通知及其他相关计划。”
【/h/]“最近市场减少的传言主要是由于铜冶炼和加工费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冶炼产能相对饱和,铜精矿供应预期下调,导致冶炼环节加工费议价能力下降。”上述江西铜业负责人表示,加工费的下降主要是在现货方面。江西铜业的大部分订单都是长协。按照80美元/吨的成本计算,长协的调价周期为一年调整一次,因此下跌情况对公司没有明显影响。
【/h/]他进一步表示,“受加工费价格下跌打击最大的是中国一些规模较小的冶炼厂。”
【/h/]铜冶炼厂举行减产集会,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成本大幅下降。
【/h/]国鑫期货指出,2023年底,海外铜精矿现货加工费约为80美元/吨,随后仅在两个半月内就大幅降至20美元/吨左右。截至3月1日,上海SMM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指数(每周)报16.41美元/吨。
【/h/]信达期货也指出,目前加工费处于极低位置,且下降趋势仍较快,矿端产量仍未得到缓解。冶炼厂将承受亏损的压力。
【/h/]SMM数据显示,国内冶炼厂铜精矿冶炼平均利润水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月29日,平均亏损为1417元/吨。
【/h/]根据国海石良期货的分析,2023年国内铜冶炼厂的利润大部分时间在1000-2900元/吨之间,长期利润目前已降至918元/吨。
【/h/]矿端供应方面,自2023年底以来,海外矿端干扰连续发生。例如,第一个量子巨头科布雷巴拿马铜矿被巴拿马政府下令停止运营,这家矿业企业的铜产量占全球的1.5%;英美资源集团宣布将削减其在南美的旗舰铜业务的产量。
【/h/]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冶炼生产国和消费国,铜精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据中汇期货数据显示,我国铜精矿自给率已从2010年的40%下降至2022年的23%,对外依存度高达77%。
【/h/]2022年中国进口铜精矿2532万吨,其中智利铜精矿进口848万吨,秘鲁铜精矿进口62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8.3%。据SMM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铜精矿2758万吨,较2022年增长9%。
【/h/]中国铜冶炼厂减产预计将对全球铜供应产生影响。
【/h/]从目前国内交易所的库存情况来看,库存走势与期货价格表现相反。一般来说,国内外外汇库存的下降将支撑期价,反之亦然空。
【/h/]3月15日当周,上海铜库存连续十一周增加,周度库存增加19.71%,总量攀升至约28.64万吨,创下近四年新高。
【/h/]国海石良期货指出,主要由于春节假期的影响,需求方铜行业的开工率在2月份如期下降。除黄铜棒外,铜带行业持平,其余均不及预期。3月需求端恢复不及预期,反映在库存上,即进入季节性积累周期。
【/h/]基于目前的库存情况和需求情况,中信建投期货指出,消费淡季铜价高企的影响使得下游采购意向日益暗淡。保税港区库存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交易所库存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冶炼企业电解铜库存也高于过去三年春节后的储备水平。
【/h/]机构认为铜价后市仍有非理性上涨的可能,但铜价突破前期高点后上游企业的抛售行为可能会限制铜价的上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