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ze1年前资讯600

【/h/]行业主要上市公司:SAIC(600104。上海)、蔚来-SW(09866)。李。香港)、思朋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上海)、比亚迪(002594。SZ)等。

【/h/]本文核心数据: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对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等。

【/h/]行业概述

1。定义

【/h/]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驱动的车辆,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指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企业的集合。

【/h/]根据能源供应和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以下两类:

2。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比较

【/h/]2020年10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路线图从“低碳、信息化、智能化”等角度对比规划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线。其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机电耦合技术和整车集成四大模块,而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系统和整车集成、氢能基础设施四大模块。

3。产业链分析: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环节。

【/h/]从产业链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制造,按用途可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电池性能上,因此上游电池制造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h/]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括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包括比亚迪和SAIC等国内企业,以及特斯拉和宝马等国外制造商。下游主要包括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

【/h/]行业发展历史

【/h/]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随后,电动汽车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经过一系列规划,自2011年起,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从试点走向全面。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经历转型阶段,从“政策导向型市场”向“市场导向型市场”转变。

【/h/]行业政策背景

【/h/]作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项产业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标准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私人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h/]行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长。

【/h/]得益于优惠政策,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随后在2016年和2017年,受骗补事件和补贴退坡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下降。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下降20%。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下降30%。在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和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降低20%。从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补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

2。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回升。

【/h/]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2012年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正在逐年增长。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h/]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逐步发展,2014年中国开始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也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2015年,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之年。2015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整体汽车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1%,中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7.6%,较2021年大幅增长。

4。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h/]从市场销售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Statista的数据,从2017年到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从307.7亿美元增加到1604.3亿美元,按相应年份的平均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2077.0亿元至1077.8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达150.13%。2021年至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表现不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为7.85%。

【/h/]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东部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名列前茅。

【/h/]从各省市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2022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多,达到75.3万辆,其次是浙江,销量为62.14万辆。江苏省以48.22万辆排名第三。总的来说,中国东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而西北地区的销量相对较冷,这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有很大提高空。

2。企业竞争格局:比亚迪市场份额最大。

【/h/]2022年,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为31.7%,远超其他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的份额为7.8%。在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小鹏和理想的市场份额达到6.9%,仍然较低。

【/h/]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h/]随着中国新能源政策补贴的退市,市场进入过渡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仍将进一步提升空。

【/h/]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根据工信部2023年9月发布的《汽车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计划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00万辆。

【/h/]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h/]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中找到,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互动。

相关文章

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供应水平分析 水产养殖参与企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产量水平平稳增长【组图】

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供应水平分析 水产养殖参与企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产量水平平稳增长【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联水产(300094);百洋股份(002696);太湖股份(002696);好当家(600467)等 本文核心数据:水产养殖布局 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 2019-2023年,中国...

2024年中国开放式耳机消费者需求及趋势分析 市场逐渐成熟,适用人群不断扩大【组图】

2024年中国开放式耳机消费者需求及趋势分析 市场逐渐成熟,适用人群不断扩大【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天键股份(301383.SZ);瀛通通讯(002861.SZ);奥尼电子(301189.SZ);佳禾智能(300793.SZ);漫步者(002351.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开放式...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电梯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电梯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康力电梯(002367)、森赫电梯(301056)、广日股份(600894)等 本文核心数据:电梯行业政策 政策历程图 从电梯质量及维保方面来看,2018-2024年,我国国务院办...

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占据主要市场【组图】

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占据主要市场【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金高科技(002459。SZ)、隆基绿色能源(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和阿特斯(。本文核心...

【干货】抗肿瘤药物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干货】抗肿瘤药物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h/]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恒瑞医药(600276);贝达药业(300558);于慧医药(688553);白一医药(600594);百济神州(688235);君实生物(688180);吉贝尔(6885...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覆铜板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覆铜板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本文核心内容:中国覆铜板产业政策;各省市覆铜板行业政策;政策解读1。策略历史图从相关政策来看,我国覆铜板的发展已经逐渐转向高性能覆铜板产品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普通覆铜板产品逐步完善,高性能覆铜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