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润发闭店是为了新生?
来源:趣生意
作为国内零售行业的领头羊之一,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润发很难再延续19年的关店神话。春节刚过,大润发的多家门店就被曝出要关门。母公司高辛零售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林小海回应称,“关店潮”是不可避免的。大润发怎么了?
1.大润发大一闭店?
今年2月底,大润发在镇江、德阳和株洲的门店被曝已关闭。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2024年2月,大润发关闭门店约13家。这个数字不算多,但对于创造了19年零关店纪录的大润发来说,却不是一件小事。
许多网友对大润发相继关闭许多门店表示遗憾,因为它“很容易光顾”。那么大润发为什么要关闭很多门店呢?有大润发内部人士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一方面是因为物业的原因,关闭的门店有一部分是因为租期到期,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政府规划;另一方面,由于升级,一些商店将升级为新店或M会员店。
几天后,高辛零售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林小海补充了大润发连续关店的情况,称近年来,这是大卖场的“痛苦转型期”,关店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大润发在关店的同时还在开新店。预计2025财年将开设5家新店,三年内将开设15家新店。未来,大润发可能会尝试“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从二三线城市进入一线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大润发的情况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但确实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2.当“神话”破灭,大润发为何被消费者“抛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润发是由台湾省的润泰集团创办的。1997年,大润发在大陆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并开始在大陆扩张。从第一家门店到如今的513家门店,大润发不仅在内地零售业有了姓名,还创下了19年零关店的纪录,这属于大润发的荣耀。然而,辉煌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2016年,大润发宣布关闭位于山东潍坊的门店,这是大润发关闭的第一家门店。
另一方面,大润发的业绩也开始下滑。财务报告显示,从2019财年到2023财年,大润发母公司高辛零售的总收入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在2022财年,高辛零售也由盈转亏,亏损7.39亿元。那么为什么大润发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一方面与疫情有关。如你所见,大润发总收入的下降与疫情年份相吻合。疫情对线下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一些线下门店因无法坚持而关闭。虽然大润发没有被疫情“击倒”,但其业绩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是因为线上消费。方便快捷的电子商务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他们需要的一切都有了。相比之下,线下门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为此,大润发还推出了线上购物平台,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弥补其线上空的空白,并一度将自己“出卖”给阿里巴巴,但收效甚微。
从网友的评论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原因。网上曾有一个关于“为什么光顾大润发的人越来越少”的讨论。有网友表示“贵”,也有人表示:“价格比不上网上,服务比不上同类型超市”。这可能是大润发现在无法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事实上,面临这一困境的不止大润发一家。
3.传统超市该何去何从?
曾经与华润万家、新一佳并称为“广东超市三巨头”的人人乐也在走下坡路。总收入下滑、亏损、关店、资不抵债,谁能想到“民营超市第一股”会走到现在的局面?作为一个老牌本土品牌,BBK的发展大不如前,收入连年下降,面临退市、破产和重组。此外,永辉超市和家乐福中国也在亏损并关闭门店。
中国的传统超市似乎日子不好过。究其原因,不仅是疫情和电商带来的冲击,还有国内零售业的激烈竞争。去年,盒马与山姆开启了一场“价格战”。今年,来自胖东来的“内卷”服务频频登上热搜,而传统超市的转型也迫在眉睫。那么传统超市该何去何从?
就在传统超市陷入困境之时,以山姆为代表的仓储式会员商店正在大踏步前进。据媒体统计,截至去年8月,山姆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45家,Costco在杭州、上海等地的门店也因人满为患而被讨论。此外,大润发和华润万家也在尝试会员店和社区店。
目前,传统超市的转型已经迈出了新的方向,但能否长期发展仍需尝试。此外,对于已经形成商业模式的传统超市来说,想要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永辉曾经关闭了一家仓储式商店进行试水。可见,传统超市要想转型成功,仍需克服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