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站、心动新游强势,比肩一线厂商?
来源:DataEye
最近有两款黑马游戏闯入iOS游戏畅销榜TOP10。
哔哩哔哩的《三国志:寻求世界》位居畅销榜第三,游戏服务器总数增至142台,新动公司的《走吧》位列TOP10。
此外,两家公司的股价领涨港股和a股游戏股。心跳公司股价在短短四个月内翻倍,最高涨幅超过150%。《三国:谋定天下》上线首日,哔哩哔哩美股和h股分别取得超13%和5%的惊人涨幅,港股第五天涨幅超15%。
哔哩哔哩和心跳的新巡演表现如何?这两家公司之前一直被质疑做不好游戏。为什么这个新游能爆?
1.哔哩哔哩,心有用一颗强大的心,比肩一线厂商?
哔哩哔哩和Heartbeat的股价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最近推出了爆炸性产品。
产品的爆炸力有多大?可以说是两家公司近三年来表现最好的单品,市场表现不亚于一线厂商的爆款产品。
我们先来看心跳公司开发的冒险手游《我们走吧,麦弗逊》。
从营收来看,一点数据显示,自5月15日《Let's Go McPherson》上线以来,iOS的预计营收已经超过2.14亿元。
如果对比同期推出的新RPG游,我们发现《Let's Go McPherson》第一周iOS的预估收入是《明超》的1.4倍,《破空:三年之约》的6.7倍。
从排名来看,《我们走吧麦弗逊》在上线后基本上位列iOS游戏畅销榜TOP10,最好成绩第四,一度超过《彩蛋党》、《英雄联盟手游》等头部产品。
与此同时,“Let's Go McPherson”港澳台服装于1月上市。据点数据显示,《Let's Go麦粉》中港澳台版累计收入近5亿元。
再来看哔哩哔哩发行的三国SLG手游《三国:寻世》。
从收入来看,数据点的数据预测《三国志:寻世界》在iOS端首周收入达1亿元,远超同期推出的SLG新游《无尽的冬天》和《兽主:新世界》。
相比SLG老产品《三国志战略版》和《领土》,《三国志:求天下》毫不逊色。6月13日-6月19日期间,《三国志:寻世界》预计收入是《三国志战略版》的5倍,是《地》的8倍。
从排名来看,《三国志:寻求世界》在上线后基本上已经位列iOS游戏畅销榜TOP3,仅次于腾讯的两大大作《地下城与勇士》和《王者荣耀》,并超过了《和平精英》和网易的手游。
从购买量来看,《三国志:寻求世界》上线激烈,上线第一周就位列国内游戏APP购买榜TOP3。游戏财经预测《三国志:求天下》前三天的量在5000万左右,之后日消费略有下降,但也维持在1000-2000万/天。保守估计第一周的消费就超过了1亿。
根据DataEye-ADX的数据,《三国志:求天下》上线第一天就投放了37000多组素材,相关计划数量超过14万,一改哔哩哔哩以往“少买重品牌”的风格。可以说《三国:寻遍天下》是哔哩哔哩迄今为止推出的最给力的产品。
《我们走麦弗逊》上线第一天就投放了4500多组素材,之后日均投放量在3000组左右。
Heartbeat对《我们走吧,麦弗逊》的投资也远强于去年的新游《铃兰之剑:为了和平的世界》、《火炬之光:无限》、《火力汽水》。
第二,哔哩哔哩,心脏游戏业务恢复。
过去几年,市场一直在质疑哔哩哔哩和心动公司的游戏业务。
心跳公司,游戏业务砸了几十亿,但自研产品业绩平平。
哔哩哔哩甚至被网民嘲讽为“手机游戏墓地”。从2023年开始,哔哩哔哩的新游几乎全军覆没,“赛马妈妈”的国服再也没有音讯。
《我们走麦弗逊》和《三个计划》两个爆款的出现,可能会扭转市场对两家公司做不好游戏的负面共识。
回顾这三年两家公司在游戏领域的布局,有什么共同点?你交过哪些“学费”?
1.老游戏的没落,新游戏的缺乏,导致游戏收入持续下滑。
在过去的三年里,哔哩哔哩和心跳公司的游戏业务收入有所下降。
2024Q1,哔哩哔哩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3%,至9.83亿元,而2023年,哔哩哔哩游戏收入约为40亿元,同比下降20%。与此同时,哔哩哔哩集团的游戏收入占比也直线下降,2023年游戏收入占比仅为18%。
Heartbeat过去三年的游戏收入基本停滞不前。2023年,新动公司游戏业务收入达20.92亿元,同比下降14.7%。
两家公司游戏开发乏力的核心原因是收入依赖老产品,缺乏新的爆款。老产品收入下降,游戏收入自然减少。
目前,哔哩哔哩的游戏收入仍然依赖于老游戏,如蓝色航空公司和命运王冠转让(FGO)。
据一点数据显示,6月20日iOS游戏TOP200榜单,仅有《三国志:寻求世界》和《FGO》两款游戏在哔哩哔哩入围,其余均“全军覆没”,而FGO已经上线8年。
心跳公司2023年收入前五的产品,除了《火炬之光:无限》之外,都是已经上线多年的老产品。23年收入下降主要是香肠党、仙境传说M、无尽乌拉尔收入减少。
来源:公司财务报告;游戏金融兑换抽奖
在过去的三年里,哔哩哔哩和新东公司每年都推出许多新产品,但大多数都是“一波”,生命周期很短。《我们走吧,麦弗逊》和《三国志:寻求世界》的出现,或许可以取代两家公司之前的主打产品。
2.从"堆量"变成"精品"。
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哔哩哔哩还是新动公司,都在自研游戏业务上付出了高昂的学费——花费数十亿招聘数千人,但自研项目的表现却很平庸,与之相伴的是裁员、削减项目、削减预算。
目前两家公司都开始放弃“堆砌”策略,集中资源开发优质游戏。
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在哔哩哔哩终止部分游戏的费用将分别为5.26亿元和3.55亿元,2024年哔哩哔哩游戏业务的整体战略将更加专注于核心产品。根据景和的报告,哔哩哔哩六个自主开发的游戏工作室只有一个,只有两个项目正在研究中。
另一方面,公司这两年一直在裁员,削减项目,削减预算。
2023年财报发布后,Heartbeat公司CEO达什(Dash)致信股东称,公司曾试图用大规模投资和巨大资源换取产品竞争力,但结果并不顺利。过去一年,Heartbeat做了一些取舍,进行了战略收缩,专注于游戏项目和TapTap业务,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3年全年,心跳公司员工福利支出同比下降16%,R&D人员减少160人至1031人,R&D投资也同比下降20.9%至10亿元。
据媒体报道,今年年初,新东公司全面裁撤了“火力汽水”团队的最后20名成员,并叫停了2003年底在海外开展仅一年的项目“浣熊不开心”。
种种迹象表明,曾经高歌猛进的两家公司今年都放慢了脚步,采取了更加稳健的发展策略。
3、组织架构调整,换帅。
2022年底,哔哩哔哩CEO陈睿亲自接手游戏业务。今年3月,哔哩哔哩再次调整游戏架构,成立自研游戏发行部,由陈同鹏负责,直接向CEO陈睿汇报。原游戏发行中心第一自研运营部、广州分公司、北京分公司将整合为新成立的自研游戏发行部,向陈同鹏汇报。陈彤曾担任《崩坏3》国服产品运营负责人,《原神》全球产品运营负责人;2022年加入腾讯Level Infinite负责魔塔双端全球发行。
心跳公司方面,TapTap原联合创始人黄锡玮年初回归公司负责发行业务,《我们去麦弗逊》是黄锡玮回归后负责发行的第一个项目。这位老兵的归来对公司来说真是一剂强心针。
4.回到舒适区后,哔哩哔哩开始探索新的类别。
在24Q1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睿表示,哔哩哔哩今年对游戏代理发行业务的总体指导思路仍然是两个字,一个是稳,一个是新。稳是指更注重经典老游戏的长期运营,新是指发现新游戏。
比如哔哩哔哩4月份推出的《物是人非新》,属于国风的二次元游戏,可以帮助哔哩哔哩覆盖国风的二次元+文化用户,而《三国志:求天下》则是哔哩哔哩发布的第一款三国志SLG产品。
在DAU落败的heartbeat公司选择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Let's Go McPherson》的火爆或许会让团队更加坚定。
“我们走麦弗逊”的研发耗时三四年,投资规模明显小于新东公司此前推出的MMO和ARPG重工产品。研发团队不到60人,由《天天打波利》原制作团队MEKA团队开发。
5.财政状况有望改善。
这两家公司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持续亏损,尤其是在哔哩哔哩。
哔哩哔哩2023年净亏损收窄36%至48亿元,2024Q1为7.64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3亿元增长21.4%。这是哔哩哔哩连续第六年亏损,累计亏损超过二百四十亿元。
新东公司2023年全年亏损6536.2万元,同比下降88.6%。调整后EBITDA由亏转盈,盈利约1.6亿元。这是心跳公司近两年来年度EBITDA首次转正。
由于这两个爆炸性的游戏,哔哩哔哩和心动公司的资金压力将在下半年得到缓解。这两款游戏有望在下半年为两家公司的游戏业务带来更多增量收入。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究报告,三国:寻求世界预计第一年将赚10亿元。
根据24季度财报电话会议,哔哩哔哩有望在第三季度实现非GAAP下的运营平衡。
有了《我们走麦弗逊》,公司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有望大幅增长。
三、40只游戏股股价盘点:博雅互动、心跳、哔哩哔哩领涨,仅8只涨幅为正。
2024年上半年接近尾声。游戏股表现如何?
游戏财经统计了截至6月20日一年内40只港股和a股游戏股的累计涨幅,发现:
1.2024年上半年,游戏股整体表现低迷,40只游戏股中年内累计涨幅为正的仅有8只,占比20%;32只游戏股年内累计涨幅为负,其中14只股票跌幅超过30%。
2.涨幅方面,博雅互动、心跳公司、滴滴、腾讯、梦幻世界年内累计涨幅排名前五,其中博雅互动年内涨幅超220%,心跳公司翻倍,港股涨幅超40%,腾讯、梦幻世界超20%。
博雅互动股价飙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积极进军Web3赛道,公司23年和24Q1的业绩也超出预期。博雅互动不仅抢购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还投资了Web3资产数据平台RootData。
心跳公司和哔哩哔哩的股价大幅上涨,因为上半年推出了爆款游戏。
随着《我们走麦弗逊》的持续上涨,新东公司股价上涨近一倍,最高涨幅约150%。《三国:谋定天下》在哔哩哔哩上市当天,美股涨幅超过13%,h股涨幅超过5%。
3.AIGC概念股集体回落,资本市场的焦点从概念炒作转向产品关注。
今年,去年的AIGC概念股集体下跌,代表公司包括天宇数学、凯撒文化和世纪华通。
2023年,受益于AIGC科技浪潮,a股和港股市场的游戏股大多是ChatGPT和AIGC概念股。
到了2024年,虽然黑脸田鸡和GPT-4o的发布带动了游戏板块的短期热潮,但这种基于概念的炒作并没有持久。
长期来看,勤于打磨产品的游戏公司股价表现更加稳定,说明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实际业绩和产品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