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预言:如果人类文明基石稳固,未来地球上将有10亿人形机器人【附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h/](来源:摄图网)
【/h/]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仿人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Midjourney研究实验室创始人大卫·霍尔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预测:“我们有理由预计,本世纪40年代地球上将出现10亿个人形机器人。到21世纪60年代,整个太阳系将有1000亿个机器人(主要是外星机器人)。”
【/h/]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对此表示赞同,并回应称:“这很可能成为现实,但前提是文明的基石必须坚不可摧。”
【/h/]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被埃隆·马斯克视为比特斯拉更重要的未来潜力。目前,特斯拉已经在研发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在最近的特斯拉视频演示中,擎天柱展示了其熟练执行任务(叠衣服)的能力。预计三到五年后,它将以惊人的进化来到人类身边。
【/h/]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在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在生产领域提高效率,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类提供更多帮助。
【/h/]近年来,我国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涵盖智能制造、医疗保健、娱乐服务等多个领域。2022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融合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h/]——仿人机器人企业竞争格局
【/h/]基于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实力和量产成本,英国的Engineered Arts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的特斯拉和1X technologies则处于强者地位。中国的致远机器人、育碧和宇数科技都处于竞争对手的地位,而鲁大、小米和傅里叶智能处于挑战者的地位。
【/h/]——仿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h/]从技术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要痛点之一是其运动能力与实际应用场景之间缺乏匹配。这主要是由于算法复杂度和数据规模的限制,导致人形机器人缺乏智能。但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规模模型技术的发展,仿人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有望得到跨越式提升,主要体现在人机交互能力的增强、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提升以及感知和行为闭环的形成。
【/h/]马斯克此前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2023年7月6日,在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3)上,马斯克在视频演讲中表示,我们已经看到数字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机器和生物计算能力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强得多,未来地球上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这将使人类进入“后稀缺”时代。
【/h/]《关于仿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仿人机器人产业定下了目标。到2025年,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企业和一批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建立2-3个产业发展集群并实现量产。先进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认为,该意见将为人形机器人的高价值配套细分领域带来机遇,包括高性能电机、减速器、高强度丝杠、高算力控制器、各种传感器(视觉、力、触觉、听觉等)。),灵巧的双手,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以及AI大型模型。
未来经济学家应用程序信息部分
【/h/]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状况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