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人工智能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00700。HK);海康威视(002415。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民经济规划的演变——人工智能政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国家发展政策解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31省市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1。策略历史图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核心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十三五”到“十四五”规划,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经历了从重视发展技术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转变。、
十三五以来,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技术发展迅速,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2017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和集成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到2020年人工智能一系列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关键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之后,“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重点领域,加快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研发的突破和迭代应用。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2022-2035年)》,明确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境、水利、应急响应、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
2。国家政策的总结和解释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综述
2015年以来,中共* *、国务院、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引导、支持和规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发展技术路线、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等。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首个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系统部署文件《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重点部署了2030年我国新型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这份文件确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3。省市两级政策的汇总和解读
——31省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汇总
随着国家人工智能政策的出台,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将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发展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以助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形成,实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发展目标。
——31省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五规划颁布后,各省市政府积极响应* *提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发布了当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目标,其中上海预计2025年底超过4500亿元,北京、广东预计超过3000亿元;湖北有望达到15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其他省市也在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计算能力、AR/VR等方面做了规划。
更多该行业的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状况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要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