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从功能分类入手,对国企进行大规模调整丨解码三中全会
【/h/]金(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企改革专家)
今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透露,从现在起,我国将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提出要加强相关行政部门的战略协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此举是更好激发国有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举措。据预测,2029年前将形成新的国有经济布局,这将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经济存在着分类不清、职能混乱的现象,而主管它的相关行政部门配合不够,相互掣肘的现象十分严重。国有企业缺乏明确的功能界定和分类管理,导致企业使命和目标冲突,改革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对不同功能的企业也难以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进而导致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低下,同质化问题严重。这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是时候下定决心,出大招了。
国有企业职能的界定和分类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因企施策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对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 * *受* *政治局委托,在向全会说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决定》起草情况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特别是提出“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提出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战略协调,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相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完善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的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和公益性领域、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目标、措施、结果和蓝图都已经制定出来了。
这里有四个问题,即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四个定义。首先是明确的目的。为什么要调整,是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第二个明确的突破口是从哪里入手,即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战略协调,促进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直处于“多龙治水”的状态,主要是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三个部门各自为政,相互制衡。很多时候,决策部门不办事或者办不了事,办公部门做不了决策,办不了事。现在管理部门的战略协调就是找难点,堵点。三是明确了调整的步骤,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完善了主业管理,明确了国有资本的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就是从分类入手,定位功能,再决定如何布局和调整。第四个问题是明确国有经济的目标。国资三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和公益性领域、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分类。在过去,它被分为两类:商业和公益。央企的公益类,只有中粮重组的粮食收储和棉花收储两种。国企不能只赚钱,还要有政治和社会责任。提供关系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企业变得空短缺,这是不合理的。现在可以从战略安全、行业领先、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重新分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必然是一个大重组,大动荡的过程。相当多的企业将被兼并和改造。
可以预见,国企大规模布局和结构调整将是未来五年国企改革的最大事件,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最大事件。国有经济资产的重组和结构调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微观层面的企业重组,主要包括: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外部的兼并和联盟等。二是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整。资产重组是指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企业时,对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的划分和结构调整,然后通过合并、分立进行调整。新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是宏观调整。成功的调整将极大地激发中国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新的生机,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预测会有党* *国务院专门文件出台,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决定》中有一句话为“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埋下伏笔,通篇都是文章。未来国有经济谁来管,怎么管,下一步会明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编辑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