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跟人类共存?图灵奖得主:AI比人类要强大很多倍,如果我们无动于衷,人类可能被AI超越乃至“消灭”【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图片来源:图片网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人持积极态度,认为它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进步;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甚至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024年7月4日上午10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黄浦江畔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上海向全球发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宣言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维护人工智能安全,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呼吁各方积极响应,共同行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在大会上,图灵奖获得者雷伊·雷蒂说,AI是一个新物种,比我们强大很多倍。其潜力之大,影响之深,让人既兴奋又不安。同时,他警告说,拥有如此强大的AI,我们确定我们能与之共存吗?如果我们选择冷漠,那么等待我们的很可能是被AI超越甚至“毁灭”。这里的“淘汰”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物理淘汰,而是指在社会竞争和发展中逐渐被边缘化,失去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他图灵奖获得者说,就像汽车不能因为造成了很多车祸就被抛弃一样,孩子也不能因为AI可能带来的危害就和洗澡水一起被扔出去。新技术的周期可能长达100年。一百年来,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技术升级。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中,可以通过加强全球治理来控制其危害。AI未来会给世界带来很多机会。最大的机会是让每个人的生产力提高10倍,让全球GDP提高10倍,让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优势,警惕其潜在风险,从而更好地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使其造福人类社会。
回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与国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萌芽于1978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行业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了探索期和成长期,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到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科技工程。2020年,“十四五”规划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肩负着推动万亿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人工智能的应用
2022年,人工智能下游应用领域中,智慧城市和企业智能管理占比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2.16%和12.10%。智能制造、智能营销、新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占比在8%左右,分别为8.89%、8.41%、8.07%。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人工智能深刻重构了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方面面,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推动社会进入智能经济时代。
根据IDC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人工智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生物识别、智能金融等领域比较成熟。从2025年到2030年,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电信将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从长远来看,AIGC和自动驾驶将是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风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对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人工智能的可靠可控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的推进,将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将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空间,并进一步与社会各方面结合。
新思科技总裁兼CEO盖思新表示,人工智能创新的步伐必须小心翼翼地平衡其对负责任的发展的需求,而实现这种平衡的最佳方式就是全球协作。全球协作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受益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进步,同时确保这些创新能力得到负责任的实施。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颜回教授周博文表示,目前ai安全和性能技术的发展主要停留在第一阶段,有一部分正在尝试第二阶段,但要真正实现AI安全和性能的平衡,必须提高第二阶段,敢于攀登第三阶段。爬上可信AGI的因果阶梯,我相信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真正可信的AGI,实现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优异性能之间的完美平衡。最后,正如安全可控的核聚变技术为全人类带来清洁丰富的能源一样,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理解AI的内在机制和因果过程,安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革命性技术。
未来经济学家应用程序信息部分
更多该行业的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新产业轨迹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能招商系统、产业地位认证、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