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十大稀土企业一览:稀土行业新规即将施行,稀土企业经营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图片来源:图片网
稀土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升级,对稀土元素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但近年来,受政策调整、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稀土的生产受到影响。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稀土行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资源开发力度,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对稀土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我国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6月2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稀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稀土行业的第一部法规。条例明确规定,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对稀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32条,主要规定了明确工作原则、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完善稀土管理制度、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明确监督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六个方面。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稀土资源的开发应用主要分为开采、冶炼、分离、加工等步骤。此外,由于稀土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稀土的回收利用,因此稀土回收也成为稀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国稀土开采和冶炼总量可控,由六大集团完成,所以中国稀土行业的上游和中游参与者只有这六大集团。稀土产业链下游的代表企业有中科三环、凌意智制造、安泰科技、银河磁铁等。稀土回收的代表企业有华虹科技、南方稀土等。
根据前瞻安排,2024年中国十大稀土企业汇总如下(注:排名不分先后):
整体来看,我国稀土行业的头部企业主要有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厦禾钨业、广晟有色、和盛资源等。
北方稀土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稀土),成立于1961年,是内蒙古自治区长子包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中国稀土产业的起源地。1997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稀土第一股”。2015年率先完成组建大型稀土集团,实现北方轻稀土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近50家分子公司,9000多名员工,实现了跨地区、跨所有制、跨领域的协同发展。
北方稀土4月29日晚间披露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2亿元,同比下降37.59%,净利润5205.2万元,同比下降94.35%。报告期内,以Pr: Nd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一季度均价同比下降,毛利同比下降。
6月21日,北方稀土在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近期稀土现货价格企稳回升。供应方面,进口矿数量大幅下降,国内稀土指标增速放缓。需求方面,在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业电机等领域需求逐步恢复,行业供需逐步改善。在成本和下游订单的支撑下,镨钕等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齐查毛介绍,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2日,注册资本3615065842元,法定代表人王晨。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稀土精矿、稀土深加工产品、稀土新材料、稀土应用产品;铌精矿及其深加工产品;冶金产品、煤炭及其深加工产品、化工产品、光电产品的经营;设备和备件的制造、采购和销售;进口本企业需要的产品等。
【/h/]根据奇查猫股权渗透图,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有47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存续28家,运营14家,注销5家,包括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内蒙古希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丰包钢新力稀土有限公司、甘肃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北方稀土华凯高新河北有限公司等。其中,公司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甘肃、河北。
中国的稀土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稀土集团”)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稀土资产重组整合而成,并引入中国颜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油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科技型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
稀土行业整合进一步加速。2024年1月1日晚间,广晟有色发布公告称,因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国有股权转让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广东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广晟有色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广东稀土集团是广晟有色的控股股东,因此中国稀土集团将间接持有广晟有色38.45%的股份。
中国稀土集团积极推进“十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施,加快稀土资源整合、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链延伸,推动资源开发绿色高效利用、冶炼分离升级、高端高值材料应用拓展。到“十四五”末,中国稀土集团工业技术工程创新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永磁材料和催化材料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到2035年,中国稀土集团将成为资源保障一流、行业领先一流、自主创新一流、智能生态一流、人才队伍一流、品牌价值一流的世界级稀土产业集团。
据齐查毛介绍,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22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敖红。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矿产资源开采(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勘查(依法必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和一般项目:稀有稀土金属开采、选矿。有色金属压延、有色金属合金制造、金属材料销售、金属制品销售、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销售、有色金属合金销售、金属矿石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许可经营外,可自主经营法律法规未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厦门钨业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其前身是厦门氧化铝厂,成立于1958年。1982年转为钨制品。1997年改制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厦门钨业涉及钨、钼、稀土、新能源材料、房地产等五大领域。是中国首批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之一,是国家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的龙头企业之一。建立了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应用和研发在内的完整体系,树立了以深加工带动稀土发展模式的典范。
厦门钨业4月19日披露2024年一季报。稀土生意。2024年一季度,公司稀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26.66%;利润总额4000万元,同比下降64.79%。主要由于与中国稀土集团整合,龙岩稀土公司、原子公司、原金龙稀土冶炼分离业务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该部分业务的归属利润大幅下降。此外,原材料价格下降、竞争加剧,稀土深加工产品盈利能力下降。
近日,厦门钨业发布公告称,赤峰黄金与厦门钨业共同持有的上海金池厦门钨业金属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池厦门钨业”)将以总价约1.37亿元收购持有老挝稀土矿业资产的中投老挝矿业90%股权。据悉,中投老挝矿业的主要产品是稀土氧化物。对于此次投资,赤峰黄金表示,有利于金池厦钨与中投地产优势互补,促进老挝稀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该项目是典型的中重稀土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厦门钨业也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稀土深加工业务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有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据齐查毛介绍,厦门钨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为141,828.52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黄长庚。其经营范围包括:钨及稀土投资;钨和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钨合金、钨深加工产品、稀有稀土金属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金属、木质、塑料、布质包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粉末、硬质合金、精密刀具、钨钼丝、新能源材料、稀有稀土金属的制造技术、分析测试及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转化;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出口本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进口本企业所需的生产技术、设备、原辅材料和零部件(计划、配额、许可证和自动登记商品另行报批);加工贸易。
广盛有色
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晟有色”)由1953年成立的广东冶金部、1983年成立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广州公司、2002年改制的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演变而来。由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月在上交所上市,广东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广晟有色的控股股东。该公司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的稀土资源开采企业,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16家,员工1400余人。
广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拥有广东省全部三个稀土采矿许可证,其中新丰稀土矿是国内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控股4家南方离子吸附稀土矿冶炼分离厂,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离子吸附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技术;参股多家稀土合金制造和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其中广东最大、最先进的8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项目(盛源永磁项目)一期于2023年1月投产试产;与世界500强企业TDK合资的广东东电广盛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生产技术和设备。
4月28日晚间,广晟有色发布2024年一季报,营收约17.53亿元,同比下降7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04亿元,同比下降5470.56%;基本每股收益-0.9元,同比下降4617.26%。对于净利润和基本每股收益的下降,广晟有色认为主要是报告期内稀土产品价格下降,公司一季度确认毛利减少,存货跌价损失增加所致。
据齐查毛介绍,广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18日,注册资本33,643.59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有色金属(包括稀有稀有稀土金属)矿业和贵金属矿业期权的投资与管理;有色金属(包括稀有稀土金属)和贵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压延;有色金属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物流、运输、仓储(危险品除外)项目的投资与管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管道的安装和维修;有色金属矿山冶炼科研设计;有色金属企业管理信息咨询服务;化工产品(危险品除外)、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国内贸易;项目投资。
和盛资源公司
和盛资源是一家立足于稀土产业及相关领域,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国际化集团公司。以稀土业务为核心,兼顾稀有、稀有、贵、稀资源。主要产品包括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冶金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锆英砂、钛精矿、金红石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
4月30日,和盛资源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86亿元,同比下降39.92%,归母净利润-2.16亿元,由盈转亏。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和盛资源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销售毛利率下降。同时,公司还表示,由于本期产品价格下降,相应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据齐查茂介绍,和盛资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注册资本为175,282.6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严世强。其经营范围包括:各种实业投资;稀土、锆、钛等金属系列产品的销售、综合应用及深加工;技术服务和咨询;新型稀土、锆、钛材加工销售;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化学品)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
有严新菜
友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彦新材”),原名友彦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它成立于1999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友彦新材料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微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红外光学、光电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骨干企业。
4月30日,a股上市公司友研新材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62亿元,同比下降25.21%,净利润45.54万元,同比下降98.83%,基本每股收益0.00元。有研新材料表示,营业收入变动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稀土材料和铂族产品营业收入下降,其中稀土材料产品收入同比下降36%,铂族产品收入同比下降33%。
【/h/]据齐查毛介绍,友彦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12日,注册资本为846,553,332元,法定代表人为杨海。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稀有、稀土、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锗及化合物单晶及其衍生物,以及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贵金属材料、稀土材料。相关技术开发、转让和咨询服务;相关装置、备件、仪器和设备的开发;工业投资;进出口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必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按照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的项目的经营活动。)
宁波云升
宁波云升股份有限公司从1995年开始专业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宁波和包头建立了钢坯生产基地,拥有一流的磁钢钢坯、机加工和表面处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1000吨。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制造商之一。该公司于2000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宁波云升依靠先进的设备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完善稀土永磁材料的技术和装备,宁波云升成为国内少数掌握稀土永磁材料成套装备制造的企业,使其主要产品质量一致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自主研发获得95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先后完成5项国家863项目。
宁波云升2024年第一季度董事会意见如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86%。主要子行业经营情况如下:新能源汽车用钕铁硼永磁材料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83%,国内累计交付主驱动电机约37.8万台。根据1-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测算,公司销售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主传动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21.4%;消费电子应用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实现销售总收入1.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59%;工业及其他用途钕铁硼永磁材料销售收入达3.5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80%。
【/h/]据七叉猫了解,宁波云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注册资本为111,236.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朱晓东。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磁性材料、汽车电机、伺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机器人、无损检测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制造及技术咨询;自有房屋和机器设备租赁;自营和代理各类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制或禁止的除外;机电产品批发零售;普通货物的储存;工业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
中科三环
北京中科三环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三环”)是由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新技术公司(现更名为“北京三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于1999年设立的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970。中科三环延续三环公司的主营业务,从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科三环是中国稀土永磁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钕铁硼永磁制造商之一。
7月1日,中科三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节能家电、工业电机、风电等领域。
近日,中科三环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公司希望将稀土原料价格走势稳定在合理范围内。目前公司轻稀土有2-3个月的库存,中重稀土略多,基本上需要多少买多少。
【/h/]据七叉猫了解,北京中科三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3日,注册资本为121,572.5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振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和各种稀土永磁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技术开发和生产;销售自产产品;普通运费。(企业2006年5月18日前为内资企业,2006年5月18日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货运和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按照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英罗华
英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8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其在磁性材料、机电智能、健康器械等领域的主营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钕铁硼永磁材料、电机系列产品和健康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钕铁硼磁性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声、智能家电、风力发电、曳引机、工业电机、汽车、空可调压缩机、移动终端等领域。
近日,英罗华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公司主要有磁性材料器件、电机智能控制、健康器械三大业务板块。其中,磁性材料器件和电机智能控制领域有赣州和横店两个磁性材料生产基地,有烧结和粘接两个生产工艺。目前烧结和粘结钕铁硼毛坯总产能约13500吨。
【/h/]据七叉猫了解,英洛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4日,注册资本113,368.41万元,法定代表人魏中华。其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稀土功能材料的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磁性材料的生产;磁性材料的销售;电机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机电设备制造;机电设备销售等。
包头钢铁公司
内蒙古包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钢)的前身包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54年。它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也是唯一一家在周恩来投产的钢铁企业。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依托白云鄂博铁和稀土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包钢独有的“稀土钢”特色。产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耐低温性、韧性和抗拉拔性,受到下游用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产品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国家重点工程,并出口欧美等60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包钢稀土品牌价值已达208.37亿元,跻身中国品牌500强。
今年4月9日,包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二季度与北方稀土的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16792元/吨,较一季度下降19%,引发市场关注。这也是今年以来北方稀土和包钢首次双双下调稀土精矿成交价格。今年双方稀土精矿成交价格为20737元/吨。以此计算,双方二季度稀土精矿成交价格较一季度下降3945元/吨,环比下降19.02%。
奇查猫显示,内蒙古包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9日,注册资本4540,494.22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张昭。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金属材料制造;钢压延;金属材料的销售;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冶金专用设备的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专用设备制造);焦化;煤炭及产品的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的化工产品);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化学品制造)等。
未来稀土产业的发展将受益于全球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稀土元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稀土元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稀土行业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稀土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稀土工业的发展
——中国稀土原矿储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稀土储量大,供应量大,消费快。据USGS统计,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约为1.3亿吨,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33.8%。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稀土资源的快速开采和消耗,我国稀土矿探明储量比2010年减少了20%。
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一直保持在4400万吨左右。
-中国稀土矿产资源占全球稀土矿产资源的70%。
凭借中国稀土资源的天然优势和先进的关键分离技术,中国已成为全球稀土市场最重要的卖方,也是世界上唯一能供应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2012-2022年,中国稀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USGS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稀土矿数量为21万吨,占世界稀土矿总产量的70%。
——中游需求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前景光明。
稀土下游需求主要是稀土功能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合金材料。目前中游地区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最大。稀土永磁材料是最新一代永磁体(能长时间保持磁性的磁体称为永磁体),具有重量轻、高效节能等优点,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新材料细分领域。稀土永磁体主要是钕铁硼永磁体,被称为“永磁之王”。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2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24.6万吨。在新材料的全球竞争中,稀土永磁作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优势领域,未来将继续受到国家的重视,发展前景广阔,中游地区对稀土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北方稀土优势明显。
2023年,我国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万吨,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为11.5万吨。其中,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稀土开采和分销量最大,稀土矿和冶炼分离产品总量为15.43万吨,占比65.68%;其次是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总量为6.89万吨,占比29.30%。
——十五稀土开采总量可能不超过18万吨,各细分领域稀土回收率和利用率将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稀土供应仍可能受到国家开采总量指标的限制,预计打黑、环保等供给侧高压政策仍将持续。但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稀土功能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对上游稀土的需求也将增加。据预测,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稀土开采总量将会增加。从工信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中也可以看出,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为:稀土矿产品产量12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11.5万吨, 高于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其中高于2022年第一批。 同时,结合国家发布的稀土“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期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初步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可能不超过18万吨。
在稀土回收方面,“十五”期间,我国稀土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初步预计,到2025年,我国轻稀土选矿回收率有望达到85%;离子型稀土矿综合回收率有望达到90%;轻稀土冶炼分离回收率有望达到94%;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回收率有望达到98%。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稀土管理条例》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遵循统筹规划、保障安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原则,完善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明确监督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规定》的实施可能有助于推动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情绪,供需格局可能继续改善,稀土价格有望企稳回升,稀土板块公司经营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根据郭进证券的预测,2024年至2026年,稀土整体需求预计将分别增长9%、12%和12%。这一增长主要是由工业电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需求推动的。特别是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行动的推动下,工业电机领域的需求增长可能会超出预期。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以来,供需压力均有所反应,稀土价格逐步触底。2024年第二季度,由于配额增速放缓,价格大幅下降后厂商投标意愿强烈,供应边际收紧,产业链持续去仓;后续需求端也受到7-8月旺季新能源汽车/风电采购的催化,价格回升有望持续。
未来经济学家应用程序信息部分
更多该行业的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稀土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新产业轨迹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能招商系统、产业地位认证、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公司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