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率高达1.24倍,中国东方为何要“清仓式”转让大业信托?
界面新闻记者|邹文蓉
6月27日,大业信托股权转让信息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拟以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大业信托41.67%股权,底价为16.99亿元。上市时间为2024年6月28日至2024年7月25日。
根据挂牌信息,中国联合资产评估集团以大业信托2023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评估。
截至2023年6月30日,大业信托资产总额29.01亿元,负债总额10.77亿元,净资产总额18.23亿元。对应的净资产评估值为40.78亿元,溢价率高达1.24倍。且净资产估值仍远高于今年5月底的大业资产。
截至2024年5月31日,大业信托所有者权益达到32.48亿元。今年前5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4199.18万元,2023年利润水平超过3556.06万元。
6月26日的预披露公告提到,2023年末大业信托信托资产规模创下最近5年新高,达到近800亿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保持持续盈利,累计信托规模超过8000亿元,累计股东分红近4亿元,实现了资本的快速增值和股东的良好回报。
根据之前的年报,2017年至2021年,大业信托的净利润均在1亿元以上。由于行业环境的影响,2022年净利润突然下滑至3400万元。虽然2023年升至3600万元,但与2021年之前的水平相差甚远。
受托管理规模也是如此。受资管新规影响,大业信托信托资产规模迅速跌破1000亿元,直到2023年才有明显反弹迹象。到2023年末,公司股票信托资产余额创近5年新高,但仍未回升至千亿规模。
不过,委托资产规模和净利润的回升,可能预示着公司业务转型取得成效。
中国东方回应界面新闻记者称,此次股权转让是中国东方坚决贯彻落实党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回归主业,促进不良资产核心业务资本和资源不断积累的重要举措。同时,此举也有利于优化大冶信托的股权结构,促进其业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东方并不是此次正式上市的唯一“卖家”。上市信息显示,大业信托其他股东根据公司章程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和销售权。
截至信息披露公告起始日,大业信托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金控,持股38.33%)已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在同等条件下行使分配权或优先购买权;标的企业股东广东晶鑫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晶鑫,持股20%)已明确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不放弃行使分配权或优先购买权,若行使分配权,将转让标的企业18%的股权。
意向受让方确定为受让方后,应当向目标企业其他股东发出要约,在同等条件下收购目标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因此,如果广州金控和广东京信均行使分配权,则上述三家原股东合计转让大业信托98%的股权。
按照中国东方上市的底价,受让方的交易对价将高达39.96亿元。根据交易条件,本项目受让方必须以货币资产一次性支付,但本项目可以接受联合受让。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么大的资金量,民企接盘的可能性更小。
作为四大AMC信托之一,从股东和年报来看,大业信托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健发展,但在wind有统计的59只信托中,大业信托净利润规模仍仅排在第49位。
与三家同类AMC信托公司相比,大业信托在盈利能力上排名第二,高于华融信托和长城新生信托,但与第一信托金谷信托(2023年净利润3.38亿元)相比仍有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