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布人工智能新政策!“首版次”软件产品最高可获250万元资金补贴【附人工智能行业前景分析】
(图片来源:图片网)
6月18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成都市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本细则细化了九大重点领域的发展战略,旨在从源头创新到产业集聚提升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具体包括:1。支持算法工具的原始创新。2.推动算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3.鼓励算法技术的先行先试和应用。4.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平台。5.帮助企业发展壮大。6.支持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7.促进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集聚发展。8.聚集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集群形成。9.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的发展。
在财政补贴方面,细则提出了具体的激励措施。对开发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的企业,“第一版”软件产品最高可获得250万元补贴。对开发全栈国产化通用大型机型的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
【/h/]《成都市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发布,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市场。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投入人工智能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和创业团队。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制造等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
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梳理
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和下游应用层。基础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主要指硬件设备和数据服务,为人工智能提供计算支撑和数据基础;技术层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主要指通用技术、算法模型和开发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下游应用产品和场景主要包括语言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视觉产品、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制造。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R&D强度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
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共有197家,其中R&D强度在5%-10%之间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比36.35%;R&D强度大于10%的企业占33.5%,平均R&D强度达到9.98%,远超国内企业平均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收入规模分析
相对于一般的软件行业,人工智能行业的成本更高,导致企业难以增加收入,甚至面临亏损。从收入情况来看,人工智能行业整体收入规模并不高。上游芯片公司收入最高的是紫光国威,2013年一季度收入15.41亿元;中游上市企业中商汤科技营业收入达14.33亿元;下游企业中,中盛电子营收最高,达到132.22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风险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对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人工智能的可靠可控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的推进,将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将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空间,并进一步与社会各方面结合。据预测,2024-2029年期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提前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目标。
未来经济学家应用程序信息部分
更多该行业的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书、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业化、专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要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家APP中找到,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进行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询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