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屡次提示长债风险,30年期国债还是跌破了2.5%,此轮“债牛”将如何演绎?
界面新闻记者|韩宇航
6月18日,债市开盘后全线上涨,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2.5%关口,为4月底以来首次。
截至今日收盘,活跃的30年期国债“23国债23带息”(230023。IB)下跌1.75个基点,至2.49%。
今年2月28日,3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破2.5%,低于MLF利率,随后一度触及2.4%。此后,央行不断“喊话”长期债券收益率要匹配合意区间,长期债券收益率要向上调整。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回升至2.58%左右。然而,近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又开始逼近2.5%,直到今天上午才彻底跌破2.5%。
票面利率,最近刚刚结束招标的2024年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仅为2.53%,比30年期特别国债低0.04%。
债券利率下行也推动了债基市场。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部分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
此轮“债牛”的极端程度可见一斑。
但“债牛”的背后也隐藏着投资风险,尤其是近期备受投资者关注的长期债券,受市场利率的影响相对更大。近期,央行多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低、居民购买专项国债等问题发声,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5月30日,央行主管媒体发文称,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现在不是买入的好时机。相反,如果大量银行存款从债券市场分流,对无风险资产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人民银行就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卖出国债。
一位金融专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央行最近多次表态但未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干预,主要是通过调整市场预期来影响长期利率的走势。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john young等人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在债券市场交易拥挤、社会预期疲软的背景下,引导长期利率走势有助于避免债券市场出现负反馈,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
“长期国债利率大幅下降,信用利差明显收缩,反映出近期债券市场交易日趋拥挤,长期国债久期长,利率风险高,容易引发负反馈调整。央行对长期利率的指导将有助于避免债券市场出现类似于2022年底的负反馈调整。”约翰·杨等人指出。
但短期来看,债牛似乎还没到头。东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指出,对比当前债市环境和2022年四季度情况,短期内不存在基本面、政策面和微观交易的极端情绪扰动,需要关注宽松政策加速的可能性,从而助推利率进一步下行。
民生证券分析师谭也在研报中表示,下半年,如果宏观图景和政策力度不出现意外变化,相应的经济复苏将继续波浪式运行,资金面将保持平稳均衡,机构错配压力依然较强。预计债务会没完没了,但扰动因素会增加,关注实体融资需求、房地产板块、价格信号的边际变化。
某公募基金投资研究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本轮债牛的驱动逻辑主要是实体资产荒的配置需求和全社会风险偏好的下行。
至于此轮债牛接下来的演绎方向,上述人士表示,首先需要关注资产荒,房地产政策可能会继续刺激居民信贷,下半年国债量会比较充足。第二是风险偏好可能会受到央行态度的影响。因此,债市的长期观点是震荡向好,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