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强影之路》之资本观察:头部影片出品方数量“爆表” 风险共担还是风险转移?
随着中国电影(600977)的金鸡百花节,连续第七年的电影行业白皮书《强影之路》IP如期而至。
《2023年上影之路》由国家商报与万达院线(002739)联合出品,于11月3日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5G数字智能新时代元宇宙发展论坛”上隆重上映。这是金鸡奖第四次发布《强影路》IP,也是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第三次作为独家特别合作伙伴,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文海、国家商报董事长刘(文大)、万达院线CEO共同发布了《2023顶级电影之路》。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2022年新老交替后,2023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和市场消费的回暖,“回暖”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和影视资本市场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今年上半年,23家a股影视公司共贡献收入269亿元。万达院线和中影收入分列第一和第三,中影同比增长87.95%,a股影视股扭亏为盈。
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9月30日,a股23家影视公司中,13家公司累计股价全部上涨。这也意味着电影行业的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得到了提升。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每经记者:“影视行业还是有机会的。”
“200亿+”市值的a股影视公司只有4家
七八年前,大家都想挤进影视行业的时候,院线股票的市盈率是80倍。但如今,行业重组后,仅靠一部爆款作品和一个大档期来拉动单个公司股价和行业整体估值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a股13家影视公司累计股价全部上涨。其中,上海电影遥遥领先于众多公司,股价涨幅近100%,带动了影视资本市场的一波热潮。
截至9月30日,进入“200亿+”市值俱乐部的a股影视公司有4家;a股影视公司10家,市值不到50亿。其中,芒果超媒(300413)以529亿元的总市值稳居第一。
资本市场的变化,离不开背后众多影视公司的业绩“成绩单”。
2023年,整个影视股票出现了明显的业绩回暖。上半年,上述23家影视公司共贡献收入269亿元。备受关注的头部公司中,万达院线和中影收入分列第一和第三。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盈利方面,影视股今年以来实现了扭亏为盈。其中,上海电影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喜人,达到2894.58%;2023年上半年,中影净利润增速最高,达到1684.56%。
相比之下,“第一电影股”华谊兄弟(300027)和“最新电影股”博纳影业分别位列上半年业绩亏损榜第一和第二,分别亏损1.43亿元和2.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白娜前程净利润下滑最为明显,下滑620%,博纳影业、欢瑞世纪(000892)下滑幅度超过200%。
“股票市场不是债券市场。它希望公司有不断的想象力空。它关心的不是今天的利润,而是明天和未来的利润增长。”面对行业的变化,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云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来看,行业内的资源赋能能力很重要,项目型的公司在这个行业无法长久;同时,最重要的是团队和人才的培养。很多影视公司在人才培养上比较滞后。
前三季度,娱乐传媒、影视共发生28起投融资。
曾几何时,在行业最火热的年代,影视备受青睐,迎来一波资本热潮;然而,狂奔了几年之后,随着行业的变化,资本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资本还愿意投资影视吗?”这是国家商报记者在采访中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业内从业者渴望得到的答案。
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9月30日,娱乐、传媒、电影领域共发生163起投融资事件。其中,2022年是影视领域的投融资事件高峰,明显高于其他两年;2023年前三季度,娱乐传媒的投融资事件只有28起,大幅下降。
与以往各行各业跨界影视相比,近两年,愿意参与娱乐传媒影视行业投融资的互联网平台主要是“有钱人”。其中,腾讯和哔哩哔哩成为投资的“常客”,共参与了12场投资活动;其次是爱奇艺,参与投资数量为5笔;阿里字节跳动等人物经常出现在投资机构中。
传媒影视投融资大幅下滑,a股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23家a股影视公司中,6家影视公司今年以来进行了17次质押,质押股份总参考市值约54亿元。
其中,光线传媒(300251)6次质押,都是为了偿还债务;唐德影视(300426)和华谊兄弟各质押4次,都是因为债务担保。这些数据表明,影视公司正在通过质押股票获得资金,以应对资金短缺的压力。
另一方面,2023年,上市公司的M&A行为显著增加。
据每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公司并购共56起,其中上海电影尤为活跃,有13起;华策影视(300133)紧随其后,6起;慈文传媒(002343)和光线传媒分别有5例和4例。
虽然M&A金额较大的案例很少,但M&A市场整体表现依然活跃。可查证金额的34起M&A案件中,M&A超过20亿元的只有3起,均在万达院线。
在戴云看来,过去市场更多的是从营收、净利润等单一财务指标来关注一个公司,而现在开始关注公司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发展。市场和投资者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未来,好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会越来越方便。
首部电影的制片人数量“高得离谱”
在行业理性回归、影视投资谨慎、影视公司股东频繁减持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挤进”一部电影。
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截至9月30日),各大时期高票房电影和爆款电影背后的制片方和合拍方数量均呈线性上升趋势,每家公司一年参与的电影数量甚至都在十几部。
其中,中国电影是“大制作方”。从2021年到2023年,他们以制作的方式参与了67部电影,获得了超过560亿元的票房。横店影视(603103)、万达院线、光线传媒紧随其后,均有超过20部作品,均获得过百亿元票房。
除了传统影视公司,互联网平台对电影市场的参与也进一步加深。阿里影业和猫眼影业是“主力军”,分别出品60部和51部,累计票房分别为489亿元和360亿元。作为短视频平台之一,Tik Tok已经制作了五部电影。
合拍片方面,传统影视公司中,横店影视参与的电影数量最多,达到18部;中影、博纳影业、万达院线紧随其后,超过10部。在互联网平台中,猫眼和Tik Tok成为“联合制作人”,分别有40家和37家。其中,Tik Tok的电影累计票房最高,为479亿元。
不过,虽然资本热衷于组合投资,但吸金性强、争夺“大档期”的头部电影仍是资本入市的首选。对于有“爆相”的电影,大家都想分一杯羹,都急于赌下一个爆相。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到2023年,票房前10的电影背后有超过15家的参演公司,而《唐人街探案3》系列和《流浪地球2》等其他大预算作品背后有超过20家的联合制作人。
在头部档期中,热门电影背后的参演公司数量也呈现整体增长趋势。2023年,春节档、暑假档、国庆档四大票房TOP5影片背后的参演公司多达300家。
虽然一部电影背后有几十个投资人,有利于资本“风险共担”,但在资深电影行业专家刘佳看来,一部电影背后的制片方、联合制片方越来越多,版权完全归一家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导致头部电影公司难以建立自己的片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中图表均来自《2023年强影之路》)
国家商业日报
(责任编辑:周文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