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4:《202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h/]业主拟上市公司:恒瑞医药(600276);贝达药业(300558);于慧医药(688553);白一医药(600594);百济神州(688235);君实生物(688180);吉贝尔(688566);奥赛康(002755);复星医药(600196);哈药股份(600664)等。
【/h/]本文核心数据: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
【/h/]行业概述
1。定义
【/h/]肿瘤是由各种致瘤因素引起的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基因表达异常和细胞增殖异常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失去了正常的生长调节功能,具有自主或相对自主生长的能力。当致瘤因子停止时,它们可以继续生长,消耗人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癌细胞还可以扩散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生长和繁殖,并释放多种毒素,导致消瘦、贫血、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h/]国家标准《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规定了肿瘤形态学的分类与代码。根据肿瘤的不同形式,可将其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原位肿瘤和动力学未确定或未知的肿瘤。根据肿瘤组织来源的不同,肿瘤可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神经内分泌肿瘤。
【/h/]抗肿瘤药物又称抗癌药、抗恶性肿瘤药,是指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抗肿瘤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杀死肿瘤细胞。
【/h/]根据制药工艺,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生物制品和中药三大类。其中,化学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传统化疗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生物制品主要指靶向大分子药物,即单克隆抗体。
2。产业链分析
【/h/]抗肿瘤药物上游提供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药材、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设备等原料及设备。中游是抗肿瘤药物的生产。根据不同的制药工艺,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中药。化学药物包括传统化疗药物和靶向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品主要指靶向大分子药物。下游是医药的流通和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h/]中国抗肿瘤药物产业链上游企业包括普洛斯药业、九洲药业、华海药业等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制造商,上白云山、馨子药业、同仁堂等中药材供应商,尔康药业、何山药辅、黄山胶囊等药用辅料供应商,山东姚博、海顺新材、郑川股份有限公司等药包材供应商,东富龙、楚天科技、新华医疗等制药设备供应商。中游抗肿瘤药物制造商包括恒瑞医药、齐鲁制药、石爻欧亿和郑达天晴。下游医药流通行业的代表企业包括老百姓和国药控股。
【/h/]行业发展历程:抗肿瘤药物进入快速发展期。
【/h/]我国抗肿瘤药物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缺乏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化机构管理;1970-2000年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入探索抗癌药物的分子机制等。,其中大多数针对难治性实体瘤,如肝癌、肺癌和鼻咽癌。21世纪以来,作为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抗肿瘤药物产业重点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开启了联合治疗的新模式。
【/h/]政策制定过程:目前重点是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h/]在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的市场背景下,我国癌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抗肿瘤药物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对抗肿瘤药物的政策从“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综合防治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转变为“重点加强肿瘤等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再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
【/h/]“十一五”期间,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十二五”期间,建议重点加强肿瘤等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提出,有效防控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到“十四五”时期,提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
【/h/]行业发展现状
1。流行病学:癌症新发病例逐年增加。
【/h/]2016年至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达482.5万例,同比增长2.9%。据估计,2023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将超过490万例。
2。用药格局:靶向药已占据主要需求份额。
【/h/]从不同种类抗肿瘤药物的需求来看,2022年靶向药物已占据主要需求份额,第二代小分子靶向药物已占据超29%的销售额,第三代和第四代大分子靶向药物已占据超36%的销售额。
3。市场规模: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h/]在中国市场,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额近年来稳步增长。根据百济神州披露的数据,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235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3.5%。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
【/h/]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
【/h/]从抗肿瘤药物产业链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江苏和广东的企业最多,北京、上海、山东和浙江等省市的企业也不少。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链企业最为密集。
【/h/]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上海、浙江、江苏的代表性企业最多。其中,浙江和上海的产业链企业分布较为完整。
2。企业竞争:外企仍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h/]从抗肿瘤药物行业的企业市场份额来看,2022年,罗氏和阿斯利康两家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的市场份额最高,分别占11.20%和5.35%;其次是恒瑞医药和齐鲁制药两家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均在4%以上。在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三家外国公司,罗氏、阿斯利康和诺华。在中国抗癌药市场上,这些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h/]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上有400多家制造商的产品在售,但市场集中度已经很高。在2022年,CR3已超过21%,CR5已超过29%,CR10已超过44%。
【/h/]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靶向、免疫治疗和抗体偶联药物已成为新趋势。
【/h/]为了发挥不同机制的抗肿瘤协同作用,联合治疗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在联合治疗中,以前是化疗联合放疗和手术,现在是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
【/h/]此外,抗体偶联药物也在快速发展,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抗体偶联药物(ADC)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接头与不同数量的小分子毒素偶联而成。它具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高靶向性和肿瘤组织中细胞毒素的高活性的双重优势,能够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副作用低于化疗药物,疗效优于传统抗体肿瘤药物。可用于治疗大量单克隆抗体疗效不佳的潜在患者。
2。2029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过5500亿元。
【/h/]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公众防癌意识的提高,癌症的检出率也相应提高。老龄化和公众防癌意识提升推动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上升。据预测,到2029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590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9%。
【/h/]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抗癌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与此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能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资可行性研究、专精特新巨头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文内容需获得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式授权。
【/h/]更多深入的行业分析可以在前瞻经济学人APP中找到,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人员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信息、企业发展尽在企业查询猫APP,最具性价比和功能性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