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正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4月19日至20日,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预热活动,不断加强宣传动员,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迎接第二届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到来。(4月24日《湛江日报》)
推行垃圾分类事关百姓生活环境、资源节约利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垃圾分类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市民的文明面貌;垃圾分类也像一把尺子,丈量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垃圾分类牵动民生民情,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串联起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垃圾分类要立好规矩,养成习惯,树立氛围;有必要建立更加科学、适用和统一的投放点;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硬件必须到位;要加强全过程分类,突出厨余垃圾处理。需要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自觉认知,承担共同责任。
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乱丢垃圾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还危害居民健康。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形象,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从“随便扔”到“随便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场与旧习惯的拉锯战。湛江的垃圾分类也存在规范性不够、普及性不够、持久性较差等短板。个别市民随意乱扔垃圾,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特别是一些酒店对厨余垃圾的处理不规范、随意,造成浪费和污染。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管理,加强对垃圾运输、贮存和终端处理的监管,建立市民可接受、易操作的分类收运模式。即将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周将通过“垃圾分类快闪秀”“垃圾分类进万家”等活动,引导市民践行垃圾分类新风尚,共建绿色美丽湛江。主流媒体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不文明乱扔垃圾的行为,要及时曝光、强力监督,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的标配。让垃圾到位,让小习惯诠释大文明。它需要每家每户的努力,需要固化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考验信心和耐心,这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完善。只有长期坚持和长期努力,垃圾分类才不会成为负担,反而会成为一种习惯。
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会消除实际效果。要加强宣传凝聚共识,以制度约束增强居民自律,以长效机制强化系统管理。社区镇街领导要认真听取居民意见,及时发现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要与学校联手,对孩子进行分类教育,牵手小手,推动垃圾分类落实到每家每户。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做好垃圾分类规定动作,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风尚,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生活增长极,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推动城市更加有序整洁、更加文明和谐、更加宜居宜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