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教育厅公章、虚假宣传,“黑竞赛”为何屡禁不止?
【/h/]界面新闻记者|查
【/h/]界面新闻编辑|宋嘉楠
【/h/]“证书可以用来评选明星、丰富简历、评价优秀,证书的含金量很高。”几天前,声称这些功能的竞争被正式假冒。
【/h/]4月9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严正声明称,四川巴比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比松)冒用“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名义违规举办竞赛,伪造四川省教育厅公章,向家长进行虚假宣传,并收取报名费、培训费。
【/h/]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及其他机构不得组织或安排中小学生参加教育部审核并公布的竞赛名单以外的竞赛,不得为违规竞赛提供场地、资金等条件。
【/h/]根据巴比松的宣传文案,该比赛面向四川省的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是五一劳动节的特别活动。声称的组织者包括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委员会、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作家协会。比赛内容包括舞蹈、音乐、语言、书法、美术等。
【/h/]天眼查APP显示,四川巴比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28日。是一家以文化艺术为主的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不含留学及中介服务);中小学生美术、书法、舞蹈、音乐课外辅导。2023年,巴比松将有20名员工。
【/h/]据该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巴比松艺术”,为2.5-18岁儿童及成人提供艺术学习、艺术活动及欣赏、艺术知识测试及升学等艺术教育。
【/h/]即使这样的教育公司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也有很多家长愿意为此买单。除了其宣称的“官方认可”,它仍然指出了教育焦虑的老生常谈。在父母的认知中,一张获奖证书可以丰富你的简历,从优秀评价到进一步深造。“有总比没有好”。
【/h/]虽然教育部一再表示,任何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结果都不与中小学招生、竞赛背后的组织者、作为中间人的培训机构以及家长追捧的命题者挂钩...在各种比赛衍生出的灰色生产链中,参与各方都有自己的掘金“密码”,许多家长为此买单。
【/h/]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通过公布批准的竞赛名单,取消了学前教育中的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中的学科竞赛,减少了竞赛数量。
【/h/]2020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学科竞赛”。因此,只要有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科竞赛,它就是非法的,家长不难识别这些非法培训。
【/h/]2022年11月,教育部宣布数学花园探索、中国数字之星、五羊杯、行走美国杯、美国职业大联盟、卓悦360统一测试、全英竞赛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为非法竞赛,并禁止奥林匹克英语竞赛、希望数学、中国JEA等竞赛。
【/h/]即使是已经上了教育部“白名单”的比赛,也可能会被拉黑。
【/h/]今年1月,由于私自设置分赛事、层层转包、违规收费、管理混乱等问题,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大赛被教育部判定为非法竞赛。在被移出名单之前,《向英雄致敬》曾被列入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h/]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在国家治理竞赛热、加强竞赛管理的背景下,隐形竞赛和变异竞赛仍有市场,这无疑是下一步治理中需要关注的方向。
【/h/]他建议,除了严格依法治教,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坚决斩断竞赛与招生培训之间的利益链条外,更需要引导家长理性对待竞赛、善待孩子的特殊发展,用科学的育儿理念看清违规竞赛背后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