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科门诊为何熙熙攘攘?记者调查儿童青少年心理之困

ze1年前默认958

近日,某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深夜排队的新闻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你小小年纪怎么得了抑郁症”& quot我们的孩子怎么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全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然而,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近25%的青少年感到轻度或重度抑郁,至少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面临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和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会应该如何共同努力,为儿童青少年筑起一道保护屏障?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候车室熙熙攘攘。有的孩子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说话,有的喊着“救命"”想跑出医院,有的被父母抱在怀里,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咨询室。从诊室出来后,有的家长蹲在门口哭,有的拖着孩子快步离开,有的俯下身紧紧抱住孩子。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医院儿童精神科时看到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很多表现出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的孩子,考试成绩的波动、同学关系的不和谐都是他们谈论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症占7.4%。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与抑郁症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全国抑郁症蓝皮书》也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至20%;在抑郁症患者中,50%是学生,其中41%的人因为抑郁症而辍学。

【/h/】多位医生告诉记者,我国青少年精神科和综合医院的门诊量正在逐年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情绪问题为主诉来就诊的患者比例也逐年上升,成为儿童心理科的主要群体之一。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如何早期发现并有效干预?

& quot;走在路上时,我常常希望被汽车撞死”

& quot;我走在街上,常常希望被车撞死。"在北京某医院心理科候诊室,等待复查的小鹿悄悄告诉记者。

卢晓上初中一年级。因为厌学,沉迷网络游戏,她已经半个学期没去学校了。"记忆力差,学习效率低”& quot成绩差让父母不满”& quot学校生活太无聊了,不开心”.....一系列负面情绪困扰着小鹿的心灵。她越来越不愿意去上学,整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网络游戏,白天拉上窗帘睡觉。她父母劝她来心理科,医生诊断她是“抑郁症”。

& quot;我们经常会遇到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患病率近年来也在逐渐增加。"这家医院心理科的主治医师告诉记者,他接诊过的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有一次被幼儿园老师批评,他突然崩溃了。哭着回家后,他反复说自己不好。从那以后,他变得非常胆小,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往。

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症状更为隐蔽。也许首先被注意到的不是孩子的情绪异常,而是身体不适。有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会表现出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眼痛、胃痛、恶心、呕吐、心慌、发烧等。,但是各种测试都找不到问题。

【/h/】主治医师曾经接诊过一个10岁的孩子,经常头痛,却没能查出器质性问题。后来在诊疗过程中,孩子告诉他,只要头疼,父母就会多关心自己,不用学习。"头痛是孩子在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焦虑和抑郁时,通过疾病下意识的表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陈文告诉记者,人的一生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只是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的语言能力远不如成人发达。即使他们的语言能力跟上了,思维水平也不如成年人。在成长初期,孩子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需要大人帮他说出来,他才能理解“哦,原来这种感觉叫愤怒”。

有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会有自伤行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回顾性分析显示,2016年至2018年急诊217例自杀患者中,未成年人占15.2%。据知情人透露,急诊科自杀自伤的未成年人年龄中位数只有13岁零6个月。他们中的一些人使用了锋利的武器,并吞下了大量的毒品。还有一些是和父母同学发生争执,一时想不通,直接采取极端行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一科副主任医师王晓亮介绍,抑郁症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障碍,还有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多动注意力缺陷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等。双相情感障碍多见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表现为抑郁和躁狂情绪交替出现。人有时候是沉默的,有时候会因为周围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过激言语而突然产生冲动的自杀行为,也有人认为表达“我要死了”是一种姿态。"青少年有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

& quot;孩子反复的身体不适可能是家族的病”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精神科和综合医院的门诊量逐年上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统计数据为例。2006年,该院儿童精神科门诊量为26000余人次,2020年将达到50000余人次。

陈发展,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著名家庭治疗师,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庭干预。他发现,与五年前相比,青少年患者自残的比例明显上升。5年前,他治疗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比如焦虑、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现在行为上,青少年自残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陈发展指出,青少年可能正受到一种未知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困扰。这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精神疾病,但很少被正确认识。很多患者被误诊漏诊,从而延误治疗或被过度治疗。让家人陷入情绪漩涡无法自拔。

& quot;孩子反复的身体不适,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病’。"陈发展认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家庭。家庭的良性互动塑造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性,形成孩子健康发展的心理自我;家庭可以抵御外部压力,保护孩子免受压力事件或减少压力反应。如果孩子出现心身症状,说明家庭未能塑造孩子健康的自我,或者对外界压力的保护不足。换句话说,孩子的心身症状经常提醒家人“有病& quot是的。家里工作不顺心就好办了。生病”,而家人的"生病"往往体现在孩子身上。

陈发展指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感知的心理应激通过不成熟的心理功能作用于神经中枢、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可转化为生理指征,对身体机能造成损害。当孩子遇到心理压力时,会导致自主神经过度激活,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胃肠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一系列变化。如果反应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身体机能就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产生心身症状。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精神心理问题是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心理健康缺乏科学的认识,包括家庭、学校和儿童,是心理问题发展为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10月10日,在“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疗中心)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透露了一组数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至16岁在校人群中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但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青少年比例不足20%。社交,生活方式,饮食睡眠,活动空。

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教授表示,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心理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卑、厌学、强迫、抑郁、过度使用网络等。成年期的许多精神和心理问题都起源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后期可能会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quot;除了儿童自闭症,还有儿童抑郁症、多动症、分离焦虑症。我们普遍感觉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以前高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问题更加频繁。"刘华清说,过去,孩子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在大自然中玩耍,与人面对面交流。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孩子呆在家里玩手机、上网,缺乏与外界和大自然的真实接触,也缺乏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学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俊平认为,如果家长缺乏基本的精神疾病知识,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误解。比如学习障碍的孩子,有的是阅读障碍,有的是数学障碍,有的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如果家长不了解学习障碍,可能会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不努力学习,从而训斥甚至惩罚孩子。这不仅错过了重要的诊疗时机,也让孩子承受了额外的压力,破坏了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 quot;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何预防或减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建议,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注重“内外兼修”。有关部门要继续扎实推进“双减法”,减轻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学校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辅导,科学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文体活动;家长要树立全面的成长观,用长远的眼光培养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少一些“吉娃”,多一些陪伴。

上述北京某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建议,从家庭角度,家长应尽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避免打骂、挖苦、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时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 quot;对于学校来说,老师不仅要关心孩子和青少年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人际交往,及时发现隐患。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批评、指责甚至打孩子。定期对儿童、青少年和家长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有助于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主治医师说。

王晓亮还认为,在学校里为父母和孩子开设心理学讲座是必要的。如果学校心理老师能及时发现并干预一些有情绪障碍的孩子,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有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减少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发生。学校也可以考虑将心理量表的测评作为一种筛选方法,对特定人群进行干预和有效指导。

一位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业内人士建议,从社会层面,鼓励二级以上医院设立青少年精神卫生专门科室,配备精神科医生,力争每个省份平均每10万人拥有2至3名精神科医生。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增加公共医疗的供给,扩大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培训,并通过大学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适合的人员工资制度。此外,应对全国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评估,增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采访中,也有家长提出疑问: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是应该去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就诊,还是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h/】对此,一位医生解释:我国综合医院的精神病门诊往往与精神病医院的心理门诊一起被称为“心理门诊”或“心身门诊”,它们承担着收治没有精神病症状(即没有幻觉或妄想)或社会功能没有严重损害,有主动寻求治疗需求的患者的重任;专科医院的精神科门诊主要面对的是有严重精神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识别自身疾病的个体。

总之,如果个人有精神心理问题,建议先去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如果明确是精神心理障碍的程度,就要按照医嘱制度进行治疗,适当的时候配合心理咨询。如果明确没有达到精神障碍的标准,可以进一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王鹏编辑)

相关文章

2025年,MCN走到了“分水岭”

2025年,MCN走到了“分水岭”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新播场,作者:场妹,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擅长吸引流量的MCN,或许也容易遭到流量反噬。 春节假期前夕,因为签约的网红艺人张大大被指霸凌工作人员一事,头部MCN机构无忧...

走上致富路!妈妈为管叛逆儿子辞职回乡创业爆火 主打家乡特色菜肴“一鱼三吃”!!

走上致富路!妈妈为管叛逆儿子辞职回乡创业爆火 主打家乡特色菜肴“一鱼三吃”!!

  妈妈为管叛逆儿子辞职回乡创业爆火   【妈妈为管叛逆儿子辞职回乡创业爆火】近日 河南 何大姐一家2011年为了支持国家“南水北调”这一宏大工程,何大姐一家从风景秀丽的丹江边搬迁至气候迥异、相对干旱...

预警!珠江流域北江将发生特大洪水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受近期强降雨影响,珠江流域北江出现明显洪涝过程。4月20日20时45分,广东北江干流石角水文站流量升至12000立方米每秒,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据预测,近期华南强降雨仍将持...

外交部宣布: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将访华

4 月 3 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汪文斌宣布:应中国政府邀请,泰王国玛哈扎克里 · 诗琳通公主殿下将于 4 月 4 日至 10 日访问中国。除北京外,诗琳通公主还将访问四川。...

志愿者为流浪复旦博士开官方网站,用作捐款和辟谣

【/h/]2月27日凌晨,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纽约)在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官方微信上发布通知,宣布开通“纽约孙卫东博士”私人网站和自媒体账号。【/h/]3月1日凌晨,上述校友会联系人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开...

从出版社辞职做“菜贩”!95后小伙:不遗憾

从杭州余杭区的出版社到萧山区的菜市场, 95后年轻人林龙觉得 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稳定”。 林龙(右)和他的母亲陈(左)在大排档。记者黄辉先摄 & quot;大白菜,大白菜,萝卜, 生菜和菊花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