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制药警示录,不仅说给日企听
【/h/]
【/h/]
【/h/]虎嗅ESG集团出品
【/h/]作者|胡伟
【/h/]头图|视觉中国
【/h/]本文是#ESG进展观察#系列的第075篇文章。
【/h/]本次观察的关键词:产品质量
【/h/]最新消息称,死亡人数已增至4人。
【/h/]昨天(3月27日),由于服用红曲(编者注:又名“红鹳”),2名消费者死亡,106人住院治疗。该话题在微博热搜中排名第一。当天,许多媒体预测死亡和住院人数将继续增长。
【/h/]3月22日,小林制药(中国)公司官网也发布了召回公告:“小林制药株式会社在日本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红鹳胆固醇颗粒’,我们收到一些报告称,食用该食品可能会导致肾脏疾病和其他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了该产品及其原材料(由紫舍生产)的成分,发现某些原材料可能含有意想不到的成分。一些受影响的产品通过跨境渠道销往中国大陆。"
【/h/]3月16日早些时候,分析结果显示红曲的一些原料可能含有未知成分,但小林制药直到22日才宣布召回。虎嗅致电小林制药,该公司未置评。
【/h/]据媒体报道,小林制药年产红曲原料超过18吨,其中约80%供应给其他制药和食品公司,包括日本国内外的52家企业。日本一家葡萄酒公司的产品使用了相关的红曲原料,该公司决定独立回收约9.6万瓶葡萄酒。虎嗅询问小林制药:除了一级买家外,是否还有二级或下游买家使用相关红曲原料?企业暂时没有回应。
【/h/]
【/h/]
【/h/]根据小林制药的公告,本次自主召回涉及三款产品。(来源:小林制药官网)
【/h/]有市场人士分析,小林制药的风波不仅影响下游买家,还可能影响日本制造业的声誉。这是该事件引起日本政治领导人警觉的原因之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表示,他必须努力找出原因,并考虑采取一切必要的对策。
【/h/]红曲是什么?
【/h/]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学院教授邓勇告诉胡伟:“红曲霉是一种由红曲霉发酵而成的真菌。在食品工业中,红曲霉经常被用来制作红曲米和红曲酱。在制药工业中,红曲的主要药用或保健功能包括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然而,红曲也有一些副作用,包括肝损伤、肌肉疼痛和过敏反应。"
【/h/]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著名科普作家云吴昕告诉胡玮炜,作为一种发酵产品,红曲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桔霉素等有害副产物,但只要含量不超标,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目前的报道,导致小林制药产品问题的应该不是桔霉素,因为桔霉素是一种常见的副产品,在检测过程中不太可能被忽略。"
【/h/]邓勇评论称,在此次事件中,“小林制药可能存在信息披露问题,未能及时向公众和监管机构通报产品安全问题”。
【/h/]事件可能会蔓延到日本药店
【/h/]世界上没有药店,因为卖的化妆品多,所以就变成了药店。
【/h/]不管是不是巧合,小林制药的产品都是为药店量身定制的。药品、保健品和日用化学品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它们可能同时出现在日本的药店里。
【/h/]在中国,药妆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文件,洗涤用品和化妆品(包括护肤品)都属于日化用品,而医药制造业是与日化用品制造业同等的行业类别。这样的标准与欧洲的标准相似。
【/h/]然而,在欧洲的大多数药店里,面霜、润肤霜和牙膏等日化用品也被摆上货架,有些商店甚至超过了药品数量。这种业态也出现在日本,店内的产品可能更丰富,比如卖雨伞、零食和饮料等。中国人习惯称这些日本商店为药店。
【/h/]大约十年前,中国游客涌入日本药店的新闻出现在互联网上。尽管洪水降低了峰值,但今天,药店仍然是许多日本游客访问中国的打卡地。店内小林制药的产品经常成为中国的网络名人,如祛斑霜、药用乳液、钙镁片、蓝莓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在纯药物方面,该公司的退热膏药和液体创可贴令人印象深刻。
【/h/]此外,在中国,洁厕剂、餐具清洁纸和内衣洗剂等洗涤产品是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品类甚至远超其药品。东亚消费者一直致力于设计精巧实用的产品,小林制药不断给他们带来惊喜。
【/h/]
【/h/]
【/h/]为了方便中国消费者,一家日本药店外的横幅上写着:店内提供中文导购服务。这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12月。(来源:视觉中国)
【/h/]温和、安全是许多人对日本洗护用品的第一印象,也是他们对药品、保健品和日化用品的底线要求。当中国消费者走进日本药店或在中国购买日本相关产品时,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然而,小林制药的事故可能会颠覆许多日本人对日本商品的印象,甚至触及国内消费者的底线。
【/h/]人们仍然记得,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中国消费者花了很多年才恢复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即使在今天,许多人在购买婴儿奶粉时仍然会寻求国外购买渠道。
【/h/]如果小林制药风波可能影响日本药店,那么药店销售的其他商品也可能受到影响,包括花王、资生堂等日本品牌。
【/h/]一位从事品牌营销的人士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涉及的企业远不止一家,伊利、蒙牛等国内龙头企业也被卷入其中。“可以说这个行业已经崩溃了”。此次小林制药事件仅由一家企业引发,受害人数相对较少。影响深度不太可能像三鹿事件那么深,对单个行业的损害要小得多。
【/h/]但从间接影响来看,广度可能要广泛得多。"因为中国消费者不仅会关注它是一家制药和日化制造商,还会关注它是一家日本企业,传播也可能受到国家因素的影响。与伊利和蒙牛的不公正相比,花王和资生堂非常不公正,但没有办法。现实有时并不在乎事实。"
【/h/]日本政府的入口公关
【/h/]虎嗅咨询了许多在英国、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定居或生活的人,他们都表示在当地药店几乎看不到日本产品。其中多位人士告诉虎嗅,日本日化产品主要在亚洲当地商店销售,消费者多为亚洲人。
【/h/]李玮(化名)是一家跨国公司的日化行业观察员。在她看来,欧美药妆行业历史悠久,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应超越日本产品。很多人认为日本药妆更温和,但这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欧洲人普遍喜欢日光浴,经常出现皮肤健康问题,所以他们需要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护肤品,他们很少选择日本产品。
【/h/]随着中日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在日本药店能买到的产品在中国各大商场也越来越容易买到。中国是日本相关产品除本土产品外的最大市场,重要性不言而喻。
【/h/]& quot;温柔“& quot安全“它不仅是日本商品的特点,也是保护它们的盾牌。一旦失去它,日本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降低。更重要的是,即使没有小林制药风波,日本日化在中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h/]日本产品除了与欧美日化产品竞争外,还要与崛起的国货竞争。20年前,一些日本日化企业在命名品牌时模仿日韩风格,甚至在日本等地设立R&D中心,给人一种产品源自日本的错觉。然而,这种拙劣的营销方法已经衰落,国货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品牌名称也越来越正宗。李玮认为:“在中国市场,日本商品的使用效果不如欧美品牌,性价比也不如国产产品,既吃力不讨好,又面临危机。"
【/h/]不过,李玮也提醒中国的日化产品制造商,今后必须吸取小林制药和三鹿的教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意识到风险,并在出现隐患或事故时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者损失。"当三鹿奶粉事件发生时,企业在接到投诉后仅八九个月就被迫在舆论监督下采取行动,这对中国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小林制药在知道该产品可能存在风险后,也推迟了几天发布公告,这招致了各方的指责。"
【/h/]
【/h/]
【/h/]图为2024年3月2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抵达首相府。岸田文雄表示,必须努力查明原因,并考虑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处理小林制药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损害。(来源:视觉中国)
【/h/]匆忙之下,小林制药可能做了一件更令人困惑的事情——尽管他们在27日中国官网发布的公告中表示,他们要求相关消费者拨打服务热线寻求帮助,但在公司接待时间方面,它被标记为“9: 00 ~ 17: 00(周末和节假日除外)”——生命攸关生命,难道一周7天24小时都不能有热线值班吗?
【/h/]相反,日本政界的反应比小林制药好。一位公共关系领域的从业者表示,岸田文雄的前述声明“是及时和必要的,这将有助于恢复日本制造业的声誉,包括日化品和药品以外的其他产品的声誉。。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