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口岸看新疆 感受新疆发展活力与和美新画卷
央视网消息: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陆地边境线5700多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对外开放口岸18个。它是中国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从今天(11月14日)开始,我们将连续三天推出“进港看新疆”系列报道,带你感受新疆的活力与美丽。今天我们先去新疆的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看一看。
阿拉山口:发挥优势,将“通道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
阿拉山口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通道。近年来,当地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建设了亚洲最大的室内集装箱换装仓库、500万吨散装粮食铁路专用线和100万吨粮油仓库。他们依托交通优势,将“通道经济”转变为“产业经济”,打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物流加工枢纽。
接待处记者崔宁:我身后有两个换装车辆段,一个小,一个大,一个老,一个新,主要用于换装入境中欧班列。小的那个看起来也比较老。它建于2008年,已经使用了15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从每月3.5列增加到每天17列。所以它的存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旁边建起了一个大型的换装仓库,将取代它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室内集装箱换装仓库。
新疆阿拉山口站货物装载车间货运员朱:这个轨道是我们国家的轨道,我们叫准轨道。两轨之间的距离是1435 mm,而对面的轨道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轨距。它的轨距是1520 mm,如果比我们的宽,我们就叫宽轨。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到达阿拉山口后,都要进入我们的仓库进行换装,也就是把集装箱从他们的列车上装到我们的列车上,然后才能发往全国各地。
阿拉山口位于天山北麓阿拉套山和巴鲁克山之间的风口地带,一年中有100多天会刮风。有了这样的室内集装箱换装仓库,可以有效避免大风天气的干扰,随时保障中欧班列的换装作业。
目前,新建的换装仓库整体施工进度已完成95%,三套新型高速桥式起重机主梁已安装完毕,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预计11月20日左右投入使用。
中铁一局阿拉山口室内集装箱换装仓库项目副经理张刚:新仓库比旧仓库宽11.5米,堆放面积更大。两个准轨和宽轨分开后,就可以整列重装了。而且除了使用桥式起重机更衣,还可以使用前吊更衣,更衣效率提高50%左右。
新疆阿拉山口火车站货物装车车间值班长西蒙:我们新的换装仓库建成后,年换装能力是30万标箱,旧的换装仓库年换装能力是20万标箱。新仓库建成后,将继续使用旧仓库,两个仓库的年换装能力可达50万标箱,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作为新疆最大的陆路口岸和中国能源资源的重要通道,阿拉山口口岸不仅建设亚洲最大的室内集装箱换装仓库提高通关效率,还依托通道优势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粮食贸易合作,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目前,(港口)已吸引14家粮油加工龙头企业落地,形成了集进口、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渠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这家企业从中亚国家进口红花籽、亚麻籽等主要油料作物,就地转化加工食用油和饲料,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新疆阿拉山口金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锋:我们每天最大限度,包括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可以进口800-1000吨的原料,把国外的原料市场和国内的消费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加上综保区的各种优惠政策,让生产更顺畅,原料更充足,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一带一路”行动的深入推进,阿拉山口将不断提高粮食仓储能力,完善农副产品加工配套设施建设,使阿拉山口成为新疆粮食进口量最大、粮食相关基础设施最齐全、当地加工转化能力最强的口岸。
新疆阿拉山口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燕琪: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60万吨桶的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园区仓储能力将达到100万吨,粮油饲料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霍尔果斯:擦亮丝绸之路通道的新名片
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在这里建立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第一个跨境经贸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由3.43平方公里的中方区域和2.17平方公里的哈方区域组成,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疆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每天早上不到十点,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外就排起了长队。中国的商家和游客凭有效证件不到十分钟就能进入合作中心。
新疆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处长季:平均每天旅客达到1.3万人次,最高的时候达到2.7万人次。
在合作中心的另一端,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的游客将乘坐这辆小巴进入合作中心。这条连接两国的通道也成为了大家最先到达的热门打卡地。
前台记者崔宁:看我的脚。这边是中国的土地,那边是哈萨克斯坦的土地。这里的人可以一只脚在两个国家,来去自由。他们不仅可以旅游、购物和洽谈贸易,还可以享受免税政策。
达斯坦和他的朋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第一次来到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里丰富的中国商品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游客达斯坦·阿克马尔扎耶夫: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一切。我认为这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更不用说我们之间的巨大贸易额了。一切都很好。
作为中国首个跨境经贸合作区,近年来,中欧班列、跨境公路等交通走廊的建设也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负责人张晓安:像欧洲的一些化妆品,澳洲的保健食品,中亚五国的一些食品,销量都很好,包括饼干,巧克力,蜂蜜。这些产品的营业额可占我们总营业额的70%左右。
港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努尔波利被称为“国家打包员”,他的工作就是将大家每天购买的大大小小的商品进行存储和打包,方便通关。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职业打包员努尔波利·阿卜杜勒·阿里:这些人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来这个合作区(中心)买东西,衣服、西装、鞋子。在这个每天几百人来的地方,人越来越多。现在我每天都这样打包,一天需要打包60包。
记者:包一个包要多久?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专业打包员努尔波利·阿卜杜勒·阿里:各6-8分钟。我们合作区(中心)的人越来越多,做生意容易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作为跨境贸易合作的窗口,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朋友,也见证了许多老熟人在这里结下的深厚友谊。采访中,我们遇到了来这里看望老朋友的古丽纳拉。
古丽纳拉是吉尔吉斯斯坦一个旅行团的领队。每次来中国,她都会四处逛逛,帮顾客买一些喜欢的商品。这些年来,她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
吉尔吉斯斯坦领队古丽纳拉·莱伊斯古洛娃:我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在(来中国)的八年里,我们是兄弟姐妹。我认为没有比“一带一路”更好的倡议了,如果中吉乌铁路通车就更好了。
中国商人刘英:因为这个“一带一路”,我们有来自各国的朋友,我们相处得很好。我认为“一带一路”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希望它在未来会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