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串通招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3日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串通投标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串通投标犯罪的常见类型,旨在警示教育招投标市场主体,预防招投标领域犯罪。
该批有5起典型案例: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陈某等30人串通投标;傅某某、徐某某等7人串通投标案;陈某某、李某某等15人串通投标,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侵犯公民个人信息;j公司、W公司、Y公司、洪某某等五人串通投标案;陈某某、邱某某等9人串通投标案。
这批典型案例有三个特点:一是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招投标领域犯罪,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二是深刻揭示串通投标犯罪的行为模式和主要类型;三是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该严则严,该宽则宽。同时,五种情况各有侧重。在案件一“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陈某等30人串通投标”中,检察机关对涉及多个主体的案件开展调查核实,充分评估案件处理对企业后续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坚持宽严相济、分类处置的原则;第二起案件“付某某、徐某某等七人串通投标”,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引导涉案国有企业切实进行合规整改,帮助守法经营;案件三“陈某某、李某某等15人串通投标、贿赂非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检察机关根据行为人的不同角色和事实证据,准确认定了案件性质和罪数;在案件4“J公司、W公司、Y公司、洪某某等5人串通投标”中,涉案民营企业在检察机关建议下,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探索“党建+合规”监督管理新模式,使合规整改更加有效;第五案“陈某某、邱某某等九人串通投标案”,深挖黑社会性质组织串通投标案背后的“保护伞”,提出检察建议,堵塞行政监管漏洞,合力打击招投标市场黑恶势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商业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领域违规“串通投标”、“围标”,导致招投标问题突出,串通投标、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招投标中的串通是一种恶意竞争,阻碍了招投标机制的正常发挥,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造成隐患,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依法严惩。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依法打击招投标领域犯罪,积极延伸检察职能,促进申诉源头,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为法治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编辑:马)
(责任编辑: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