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族大黄鱼实现规模化全人工繁育

ze1年前新闻920

1月16日催产的鱼苗大小为3.1-5.8厘米

1月28日,记者从《海洋与渔业》杂志获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与广东小须鲸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须鲸公司”)携手合作。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琶洲大黄鱼成功突破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鱼苗规模化养殖。

1月27日,在惠州惠东召开的“南海区特色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及良种繁育”项目现场测试验收会上,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和取样计数测试后一致确认,去年11月16日琶洲大黄鱼产卵量已达40余万尾,规格为3.1~5.8厘米;。今年1月8日,催产素培育的16日龄幼虫超过800万只。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晓春是本次项目测试验收会议专家组组长。他表示,项目团队已完成南海大黄鱼活体种质资源的采集和驯化,并成功突破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鱼苗规模化培育,有望为我国海洋鱼类养殖增添新成员,为深远海养殖提供重要候选鱼种。

根据地理种群和生态习性,大黄鱼可分为3个地理种群,即南黄海-东海地理种群(岱衢族)、台湾省海峡-粤东地理种群(闽东粤东族)和粤西地理种群(盘州族)。其中,分布于珠江口东侧至福建的闽粤侗族群是目前大黄鱼养殖的主要族群。分布在浙江、江苏等地的岱衢人也有一定的繁殖。然而,分布在珠江口以西至湛江和南海的大黄鱼被称为琶洲科,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尚未被驯化和繁殖。

2022年,为加强南海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安排种业振兴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南海特色大黄鱼种质资源评价”项目,由南海所和孤儿鲸公司实施。目前,项目组已系统收集保存大黄鱼种质资源10000余份,性成熟亲本2000余份。

2023年11月16日,项目组选取26尾性腺发育良好的大黄鱼亲本进行催产,通过筛选分离获得1.8公斤(120万枚鱼卵)优质大黄鱼和112万尾初孵仔鱼。2024年1月8日,选取性腺发育良好的大黄鱼亲本254尾进行催产,获得优质受精卵36公斤。

盘州大黄鱼与闽粤大黄鱼的比较。

琶洲大黄鱼作为广东省的本土鱼种,与其他海域的大黄鱼有所不同。它习惯深海环境,经常栖息在水深约60米的中层和下层。夏季游到深水区躲避高温,在广东能顺利度过高温季节。与福建-粤东族群相比,琶洲族群大黄鱼由于长期暴露在温暖环境中,具有更好的高温耐受性和免疫适应性,有望发展成为适合我国热带地区深海养殖的鱼种。

目前,南海大黄鱼人工养殖成活率已达30%以上,已具备大规模养殖条件。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养殖和繁育推广,推动南海大黄鱼游入千家万户。

湛江云媒体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加大“风景共同体”探索力度

4月28日,连江、陆川、化州三市签署宣传思想文化合作框架协议,书法作品联展启动仪式在连江博物馆举行。(4月29日《湛江日报》)连江、陆川、化州“一江之隔”、“一根之文化”。近年来,双方在党建、产业发展...

代表委员建议: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将中华白海豚打造成生态名片

代表委员建议: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将中华白海豚打造成生态名片

中华白海豚频现雷州湾。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全球数量仅约6000头。而湛江雷州湾,就畅游着近千头中华白海豚,是世界第二大中华白海豚种群,最新监测显示,雷州湾白海豚种群...

登上央视!湛江海洋特色风光游出圈啦!

5月21日,CCTV2的金牌栏目《准时财经》用一组镜头带我们走进湛江。生动地介绍了湛江的海洋风光游,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镜头来到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世界爱情角”。伴随着迷人的滨海风光...

网络主播直播约架,郑州警方:按寻衅滋事罪立案侦查

每经AI快讯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新区分局官微通报,6月8日22时36分,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在迁西广场附近有网络主播直播约架。警方很快到达现场,并在双方见面之前控制了所有10名涉案人员。经查,王(男,23...

中科炼化与湛江海关联合打通丁二烯智慧通关流程

3月4日,湛江海关所属东岛海关成功签发出口属地电子账户,搭载中科炼化生产的2000吨丁二烯“百花园”出口台湾省,标志着丁二烯首次实现智能通关流程。“危险化学品大宗出口属地智能监管系统”以信息化监控手段...

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湛”字号品牌

12月15日上午,市长曾金泽主持召开十五届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学习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听取202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汇报,成立政务公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