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陈可营:碧海丹心 技能报国
陈可营在工作一线。陈可盈在工作一线。
扎根蓝海14年,他先后参与了9座海上装置的建设和投产,多个“国内第一、行业领先”项目,不断攻克中国海油关键核心技术,带领团队解决生产难题100多项,为公司增效过亿元。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工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 *企业技术能手、* *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南粤工匠”等称号。2024年1月,广东省公布了第一批首席技师,他的名字名列其中,成为湛江市首位获得“首席技师”称号的技能领军人才。
他就是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集团作业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海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陈克英。格子衬衫,牛仔裤,眼睛像蓝色的大海一样纯净,友好随和,作为一名充满荣誉的“大国工匠”,陈可盈在他的家乡山东省泰安市像泰山石头一样淳朴、诚实和稳重。除了磨练过硬技能,陈克英还成立了“海上油气开采技能大师工作室”(陈克英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培养优秀技能人才,践行技能报国的初心。
疲惫的石头变成高山,成为蓝色土地上的“大国工匠”
2010年,陈克英毕业后进入中国最大的对外合作气田崖城南山终端工作。作为一名新秀,他一刻也不敢停歇,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短短两年时间,他从青涩少年成长为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技能大赛金奖的成熟工匠,很快成长为海洋油气开采领域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2012年,凭借过硬的技能,陈克英加入了涠洲12-8W/6-12油田生产准备组。作为中国海油首次在合作项目中获得领先地位,随着试生产日期的临近,施工问题多、完工状态差、完工时间晚这“三座大山”压得现场所有人喘不过气来。
在攻关的道路上没有捷径,经过反复思考,陈克英意识到找到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最安全的方法是“检查线路”,沿着每条管道从头到尾检查问题,从一个设备到一个阀门和一个螺栓。那些日子很苦。陈可盈每天的步数换算成20公里。因为频繁爬笼梯,他平均五天就穿坏了一套工作服,手更粗了。那些日子也很甜蜜。随着遗留问题的见底,陈可盈无异于看着那个被自己拉扯大的孩子长大。连生产主管都拍着他的肩膀说:“现在你最了解这个平台了,没有之一!”投产前,为了克服人手不足的问题,他连续工作了五周,休息了一周,然后出海。床位紧张,他率先在中控室铺设地板,每天带领团队17个小时以上进行投产前准备。投产当天,他在现场连续盯了21个小时,最终确保了平台如期投产。
2022年5月,“海洋石油116”FPSO号(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进行了入坞修理前的单点释放作业。在释放过程中,单点滑环偏离设计中心的精度在正负5米之内,也就是说,FPSO在起伏的海浪中保持“静止”就像在蹦床上穿针一样困难。之前,这项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手中。为了攻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陈克英连续两周住在办公室,带领工作室团队发起攻坚,翻译英文资料,制定施工方案,对各个关键环节进行应急推演。靠着这种刻苦努力,他终于在没有经验借鉴的困境中高质量完成了自主解放作业,填补了我国内炮塔单点作业领域的空白。
在过去的14年里,陈克英参与了9个海上装置和多个“中国第一、行业领先”项目的建设和调试。面对困难,他每次都冲在最前面。他说:“勤奋和努力可以增加才能。”靠着这种拼搏精神,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工地质工会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41项荣誉。
用铿锵的步伐在蓝色的土地上撰写科技论文
海洋平台伴生气处理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绿色发展的瓶颈。秉承“金点子大于金子”的理念,陈可盈发起了15项技术优化。他通过“调参数、改流程、巧衔接、保安全”四手弹减排措施,成功实现火炬气回收技术突破。在首次实践中,他每年回收低压伴生气3600万立方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此外,他还对南海首次应用的混泵进行了6次技术改造,以行业最低成本解决了混泵段塞流的影响;针对海上平台频繁受台风干扰的现状,他大胆创新,实现了地面安全阀远程开关的技术突破,为油气田“台风遥控生产”迈向更高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技术不能等,否则只能靠自己!”争当先锋的自信和拼搏是陈可盈的使命底色。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已申请国家专利80项,发表论文17篇,为公司创造了数亿元的效益。
点石成金,初心如磐传承精湛技艺
整齐排列的海上石油机器、精密仪器和不断变化的价值...近日,走进“陈可盈创新工作室”、奔赴海洋石油一线的陈可盈在三尺讲台上为学员们授课,利用模拟演练为学员们带来沉浸式学习。
这个工作室室内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海上油气开采行业仅有的两套海上油气处理仿真系统之一,配备了海洋石油仿真技术、PLC实验室、仪表校验室、动力教学室、* *控制室等必要的教学设备,成为陈克英发挥“传帮带”作用的最佳平台。工作室成立以来,陈克英担起员工技能培训重任,累计授课6500余小时,覆盖各级员工5000余人,助力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在中国海油集团内达到领先水平。工作室先后获得广东省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授牌,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首批授牌的五个大师工作室中唯一一个位于上游的工作室。2023年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公示。
牺牲个人闲暇时间,陈可盈深度参与了中国海油技能鉴定课程体系开发和试题库建设。他编写各类培训教材15万余字,授课820余小时。徒弟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74项,在中国技能大赛中获得“1金3银12铜”。培养了4名二级专家、36名技师和高级技师、2名国家级技术专家和20名省部级专家,使大批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充实到增储上产的各个岗位。
有人劝他说,既然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什么还要陪着一群年轻人准备比赛呢?陈可盈笑着说:“参加技能比赛时,我非常渴望有人指导我如何练习。现在,我在这些年轻人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渴望。我有余力也不能让他们一个人走。”
全力以赴是陈可盈最宝贵的经验。他始终以新时代中国海油精神为指引,精研技艺、开拓创新、桃李满天下,以实际行动助推海洋油气产业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