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让荆楚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ze12个月前新闻135

中新网荆州10月4日电 题:湖北荆州:让荆楚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记者 郭晓莹

两千多年前,以荆州为中心,楚文化勃发兴盛。两千多年后,湖北荆州深入实施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让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文旅供图

正值国庆假期,荆州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该馆馆藏文物19.6万余件,几乎囊括了楚文化的所有种类和精品。工作人员舒啸介绍,待楚文化博物馆建成后,这些精美绝伦的漆木器、丝织品、青铜器等珍宝,将以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展陈,带着游客穿越古今。

游客在荆州博物馆观赏组玉佩。郭晓莹 摄

荆州是楚文化的鼎盛地、三国文化的荟萃地、长江文化的展示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地。在千年文脉延绵中,荆州始终担当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文物修复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简牍、木漆器等进行保护清理。在这里,已有超过1万件木漆器、18万枚竹木简牍、1100余件纺织品重焕光彩。

据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该市通过文物的保护修复,持续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

在荆州市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楚王车马阵景区,现代光影技术生动还原楚王车驾出行盛况,带着观众领略楚国“千乘之国”的威势;在荆州方特东方神画,舞台表演《屈原》《楚乐》通过文化融合科技演绎传世经典。

现代化展示手段的运用,犹如将楚王车马阵遗址神秘的“地下王国”“复活”。郭晓莹 摄

楚文化数字产业园内,中国首部AI成语故事已经进入后期制作。该作品以AI动画的方式,生动讲述了“筚路蓝缕”“楚楚动人”“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等与荆楚相关的成语故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产业园引进高端人才和优质创新型技术企业,制作生成一系列楚文化故事短剧,推动楚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荆州正把躺在故纸堆、埋在地底下、藏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拿’出来,让文物中的荆州‘活’起来,让典籍里的荆州‘走’出去。”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卫平表示,荆州在保护传承荆楚文化的基础上,赋予荆楚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表达,塑造着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完)

相关文章

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身份被成功确认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最新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成果,为曹允昌、徐思元、陈淑彬、奚根祥、方金耀、章志明、廖天良、尹述勤8位烈士确认身份。最新被确认身份的8位烈士,均牺牲...

文明祭扫是最好的缅怀

4月2日,湛江市第七小学组织少先队员前往松塘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扫活动。(4月3日《湛江日报》)每一年都是清晰的,每一年都是纪念。清明是重要的农时,也是重要的节日。四季...

湛江军休干部市级荣誉疗养在井冈山举办

11月24日至30日,2024年湛江军休干部市级荣誉疗养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圆满举办。此次活动依托井冈山及周边地区丰富、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通过军休干部亲身体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湛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

在建世界最高桥完成首件钢桁梁吊装

在建世界最高桥完成首件钢桁梁吊装

花江峡谷大桥的首件钢桁梁在吊装运输中(1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11月4日,在建世界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随着缆索吊机将重约215吨的首件钢桁梁精准吊装至指定位置,大桥施工...

央媒持续聚焦湛江红树林

1月2日,新华社聚焦湛江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模式发展,实现红树林“变绿为金”。报告称,红树林种植与养殖耦合模式的开发利用,使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既保护了红树林生态,又通过水产养殖增加了收入。成群的苍鹭点缀...

湛江完成我国首个红树林蓝碳交易项目

据新华社厦门4月4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国土生态保护修复空实现“四个转变”,生态保护修复正成为资本密集的“吸金”领域。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光华日前在此间举行的学习运用“厦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