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变“金树林” 助推实现碳中和
近日,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发布了《土地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入选。
据了解,陆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空包含37个典型案例,均分布在“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节点,涵盖湖泊、湿地、河口、江心岛、沙漠、矿山、退化土地等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流域、海岸带和海岛。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在固碳和储碳、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湛江是中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地级市。湛江以“红树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林业主管部门在加强现有红树林保护的同时,稳步推进退化红树林生态修复,在保护区内已退的养殖池塘、滩涂等区域实施红树林种植,逐步增加红树林面积。
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共营造红树林380公顷,为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栖息地,提高了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2019年,湛江市将把广东省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至2019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产生的碳汇开发成为全国首个符合认证碳标准和气候群落生物多样性标准的红树林碳汇项目。
2021年3月,“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了VCS开发管理机构Verra的评估,并成功注册。同年6月8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个5880吨碳减排转让协议,标志着中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正式完成。转让的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项目收益用于红树林恢复地块的管理和保护以及社区参与,以持续保持红树林生态恢复的效果。
作为国内首个红树林碳汇项目,该项目已由第三方核算,碳汇量已明确。通过市场交易机制,有效盘活了自然资源资产,为红树林等蓝碳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供了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通过对红树林建设产生的碳汇进行估值,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可以进一步扩大生态修复资金来源,支持生态修复的发展。碳汇发展交易所的收益反哺红树林恢复与管理、科普教育等。,为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开辟了道路,形成的社区共管模式可以促进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对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