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出海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图片来源:图片网)
作者|老阳来源|湘江评论(ID:xiangjianshuping ly)
目前国内市场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迫使国内部分企业出海发展,但异地管理成为企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财务控制,出海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保证海外企业充足的现金流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规范性,需要企业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措施,也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效率和管理痕迹,所以出海的企业要数字化。今天,老阳将从一个目击者的角度和你简单谈谈。目前,出海企业数字化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受制于当地的数字基础:
以东南亚某市场为例。数字基础设施不再是国内企业的问题。国内互联网市场已经高度发达,5G几乎覆盖每个角落。以千兆光纤的速率上网是很常见的。然而,这一切在中国看似普遍的现象,对于基础设施落后的东南亚国家来说,几乎是奢侈的。有些国家甚至没有5G手机信号,只有4G通信能力。在繁华的闹市区,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还是有限的。在基础网络能力如此薄弱的局域网中,光纤的接入成本非常高。比如国内免费铺设的光纤,在这里是按照铺设的公里数收费的,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投入。比如手机信号弱。在中国,运营商免费增加基站天线,保证区域内手机通信畅通,而这里的运营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收取高额建设费。
出海企业除了移动通信不稳定、建网成本高,还要做好当地电力不稳定、物资匮乏的准备。比如停电很正常,国内容易买到的IT设备不仅种类少,而且技术非常落后,在国内几乎被淘汰,价格高得惊人。
所以企业出海不仅要面对当地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要面对比国内高出数倍的建设成本,要有心理准备。
二、受制于当地的“慢”文化:
去过东南亚的人都能感受到当地人慢热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很低。比如老阳向当地运营商申请为厂区安装办公网络,从申请到最终开通用了整整一个月,而在国内半天就能搞定!所以,在这样一种“慢”文化下,提高效率并不容易,导致数字基础设施的成本很高,因为时间就是成本,效率就是成本。
第三,受制于数字化人才的缺乏:
缺乏专业的IT运维人员和数字化管理人员是目前企业出海面临的最大问题。从上面我们看到了当地的技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在当地很难找到专业的运维人员。就算有这样的人员,成本也很贵,更别说数字化管理人员了。尴尬的是,企业在出海的初期发展阶段,受限于业务规模和人力成本。不可能从中国派出专业的数字化人员。除了人力成本高,国内人员难以适应国外落后的环境,造成了国内数字化能力低的现状在国外重演,影响了与国内的信息沟通。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当地劳动者普遍文化程度低、素质低,大部分难以熟练操作电脑和国产小程序、app,导致基础数据采集和录入困难。所以企业即使应用各种数字化系统,也会面临比国内更严重的应用问题。
第四,受数字运算能力的制约。
目前国内大部分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运营方面做得并不好。出海后,在国外做数字化运营系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国外各个环节的影响。目前,企业出海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1。如何加强和提高与国内总部的沟通能力;
2。如何在国外慢节奏的环境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流程和风险管控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普遍使用的是大部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系统,所以国外就更难了,因为离岸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会面临以下问题:
1。业务拓展期的工作场景极不稳定;
2。需求复杂多变;
3。人员流动性强,管理场景难以固化;
此时,企业的信息部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仅是工作模式和思维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尽快固化管理和工作场景,形成规范的管理路径和模式。必须应用国外市场的数字化系统来保证数据质量,否则在杂乱的数据环境下,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海工企业数字化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不能用国内的技术和思维模式去国外进行数字化建设。他们在管理上需要的是根据当地特点快速摸索出一套经验,实现快速复制。打通与中国的数字链路是第一要务,实现国内外信息互通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工作流的制定、实施和优化,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关键。国外的技术环境和人员的数字化能力是关键。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湘江评论(ID:湘江Shupingly),作者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