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应用困局:60%的技术,30%的狂欢 ,剩下10%才是应用

ze4个月前资讯133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老杨 来源|湘江数评

如果说今年的科技界什么最火,答案都会出奇的一致,那就是:AI!

从ChatGPT的爆火到大模型的军备竞赛,AI技术似乎成了企业竞争力的“万能钥匙”。随着DeepSeek的推出,国内市场瞬间被搅动,仿佛一剂强心针,使得长时间处于沉寂状态的数字化市场重新焕发活力。于是企业不是在做大模型就是在买一体机的路上,不搞AI项目CIO可能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目前2025年已快过半,AI在企业应用的的成绩如何呢?老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60%的精力花在技术探索,30%的狂欢式追捧,真正落地的应用可能只有10%。

60%的技术门槛成为AI落地的最大障碍

AI真的如想象中的那般即插即用吗?搞一个大模型出来就是智能化企业吗?买一台一体机即可实现AI智能化吗?企业应用AI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技术的复杂性。只有经历过AI项目建设的企业才知道AI技术的复杂性远超企业的预期:

第一,首先在技术上实现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搞大模型开发、工具对接、接口开发等等都需要专业技术,对于不差钱的国央企而言养一支开发团队不算什么,但对于大部分民企而言就需要莫大的战略决心,而中小企业就只能“望人兴叹”了;

第二,高昂的算力成本也是档在众多企业AI道路上的拦路虎,虽然当前硬件成本已经下降了很多,但想要实现高性能、复杂运算低配的服务器还是捉襟见肘,低配用不了,高配用不起,这也是当前部分企业AI算力的囧境;

第三,如果要问体现AI价值的基础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数据,为什么很多企业搭建了知识库场景应用起来却与预期相差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据质量太差,AI模型训练需要高质量数据,但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缺乏数据治理的意识及能力,导致AI输出的结果差强人意;

第四,AI技术的开发需要兼具算法、工程和业务理解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此类技术性综合人才非常匮乏且成本昂贵,所以普通企业也是难以负担起的。

从以上四点我们不难看出,AI技术不是简单的技术实现,它依赖数据质量、算法优化、算力支持和持续迭代,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会导致项目失败。让一众企业苦恼的是AI不但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且案例较少都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行,并不是企业舍得投入就立竿见影的,在场景实现上还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有时如雾里看花般让企业迷茫,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是否值得?

30%的狂欢:领导层的狂欢与焦虑、跟风与泡沫

在AI浪潮下,部分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对AI的正确认知往往陷入对AI的狂热追捧,甚至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某企业领导层对开发团队说:等引进了AI技术你们这些程序员都要统统下岗,我只要用AI自动编写软件就行,想要什么软件就编什么软件!所以不难看出“AI万能论”确实让一部分企业领导的肾上腺素飙升,他们认为AI可以解决所有的企业问题,为此盲目投入大量资源,却忽视了企业自身的能力与场景的适配性。

有狂热追捧自然就有焦虑,一些企业领导看到行业竞争对手宣布AI战略或进行AI项目建设后,再加上一些供应商和咨询公司鼓吹的“AI颠覆论”,产生巨大的焦虑感,认为再不跟进就要被时代抛弃,于是在不考虑企业实际的情况也匆匆上马AI项目,只为追求技术潮流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资源错配与浪费,企业投入大量预算采购所谓的AI解决方案,仅是为了体现“数字化转型”的政绩,面子工程而已;而一些盲目追风的企业管理层期待AI短期内带来颠覆性变革,但实际落地效果往往低于预期,最终导致项目难以继续维持,烂尾!

10%的应用:落地难

AI技术若想在企业真正落地应用产生价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明确的应用场景及目标;

第二,可衡量的ROI;

第三,与现有系统的无缝对接;

但AI在企业的落地却面临如下困境:

1.技术与业务脱节严重:

比如技术团队关心的算法,而业务部门却只关心结果能否马上实现降本增效,两个部门目标不一,鸡同鸭讲,不在一个频道,存在沟通难的境况;

2.存在变革的阻力:

企业应用AI可能会对组织重构,对人员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会导致一些员工的消极配合甚至公然对抗,存在应用验证难;

3.短期回报难:

AI项目需要不断的优化迭代才能越用月聪明,需要企业坚持长期主义,但由于一些企业领导对AI的高期望,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极易导致AI项目半途而废。

从以上这些现实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当前AI技术虽蓬勃发展,但存在企业落地难、成功案例稀缺的尴尬局面,这揭示了技术与商业之间的真实鸿沟,想要打破AI应用的困局,企业在认知上需要理性看待AI,承认AI的局限性,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用AI解决;在AI项目的建设策略上要小步快跑,先做MVP(最小可行产品),验证效果后再逐步扩展,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在组织管理上需建立协同机制,让业务、技术和数据团队深度协作,确保AI解决方案真正贴合需求,从“技术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价值驱动”。

所以AI不是魔法,它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与业务结合。只有当企业放下对AI的盲目崇拜,真正关注那“10%的应用”时,技术才能从泡沫走向实效。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作者:老杨

相关文章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返京途中在江苏盐城考察

***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使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回北京的路上,我参观了江苏盐城 蔡奇陪同检查。 新华社上海/江苏盐城12月3日电* * * *中共中...

【建议收藏】重磅!2024年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链全景图谱(附产业政策、产业链现状图谱、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规划)

【建议收藏】重磅!2024年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链全景图谱(附产业政策、产业链现状图谱、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规划)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鱼跃医疗(002223)、南微医学(688029)、硕世生物(688399)、天臣医疗(688013)、伟思医疗(688580)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模;江苏省医...

广州自动驾驶公交实现里程碑突破!L4级别自动驾驶巴士首次驶入中心城区主干道【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

广州自动驾驶公交实现里程碑突破!L4级别自动驾驶巴士首次驶入中心城区主干道【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摄图网) 广州自动驾驶公交实现里程碑突破! 4月28日晚自动驾驶小巴驶入广州中心城区,在越秀区东风路上载客行驶。4月29日19时,东风路“羊城智慧巴士文旅示范线”将正式开通试运营。据悉...

1“去家族化”获业内认可

入局短视频(1)如何找到标杆账号?阿庄2022-02-11 90%品牌营销连常识都不会做空营销启示2021-06-10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获客渠道?诸葛io 2021-05-21自动驾驶拉锯战财经外部参考...

焦点访谈:好“丰”景如何绘就

焦点访谈:好“丰”景如何绘就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天下安粮,国稳粮。今年,中国粮食生产遭遇了黄淮罕见的“烂雨”、华北东北严重洪涝和西北局部干旱。许多人担心粮食是否会减产。目前秋收基本结束。虽然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判断今年秋粮仍...

不以进入轨道为目的,SpaceX星舰第6次试飞成功!火箭发射效率进一步提升,马斯克:星舰将在5年内登陆火星【附商业航天行业现状】

不以进入轨道为目的,SpaceX星舰第6次试飞成功!火箭发射效率进一步提升,马斯克:星舰将在5年内登陆火星【附商业航天行业现状】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舰”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第六次试飞发射。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试飞并未以进入轨道为最终目标,而是专注于火箭性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