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龙珠滚动,人们翻腾起舞,像龙出海...舞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东方一绝”的美誉,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享有国际声誉和众多美誉。人民舞龙的发源地湛江经济开发区东山街道龙池村,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张开翅膀腾飞起舞。
龙池村位于东岛西部,是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岛重要的革命活动地之一。辖8个自然村,共2150户,7000余人。近年来,龙池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充分发挥革命老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产业价值,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引领的振兴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红色文化鲜明、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俯瞰龙池村。通讯员供图
每个人都有很高的事业心和热情。
这个村庄有了新的面貌。
“每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建成后,村民都喝上了‘安全水’;拆除窄巷60条,加宽、拉直、硬底16条;建成了休闲广场、仁苑、善缘、安德宇、福苑四个小公园和清风园、篮球场、小花园,村里变得更美了……”细数龙池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村民们满心欢喜。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龙池村党总支和村民小组采取“三分”(争取政府支持、村集体集资、群众自筹)的办法,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实施“三清三拆”,推进“六改六改”(危改、改水、改厕、改圈、改楼)
全村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人人捐助、人人参与、人人当家作主”的建设高潮。其中,西坑自然村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捐款近500万元。一个农村圣人捐了20万,村里的青年捐了近100万。看到家乡越来越美丽,村里的妇女儿童也纷纷捐款近10万元。近10户村民自愿放弃10多亩老宅基地,建设休闲公园,恢复绿化美化。
擦亮红色教育品牌
发展特色经济
龙池村是抗日革命老区。曾被评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湛江市“红色乡村100”建设村,红色教育资源丰富。
在市、区老促会的指导下,龙池村利用专项资金,发动群众集资,对陈炳森故居、陈科故居进行维修保养,并集资建设了村革命斗争史室、农会农具陈列室等,以保护战场等遗址,修复进士井、村训墙和“革命故事巷”,积极打造红色基因和宜居乡村文化。
据介绍,龙池村下一步将探索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乡村休闲游示范点。
此外,该村还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一方面传承非物质文化,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旅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具有东海特色的文化旅游亮点,为乡村振兴旅游发展提供新动力。另一方面,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龙池村耕地广阔肥沃,水资源丰富。积极盘活耕地,规划连片种植,推广芋头、莲藕、时令蔬菜、甘蔗、瓜香等绿色农产品,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
西坑村是东海岛著名的“水果之乡”。家家户户庭院前后都种着菠萝、荔枝、芒果、龙眼、黄皮等果树。尤其是菠萝,在东岛久负盛名,被誉为“菠萝之乡”。该村正在积极规划建设“菠萝特色街”,打造“菠萝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