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和美乡村幸福景
从东岛大桥进入东岛,一片片养殖池塘散落一地,仿佛一片片宝石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湛江经济开发区东山街道文神村。2023年,湛江经开区深入开展“百县千乡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文深村、龙池村作为示范村,串联条文村、东山社区、罗昌村、条山村,点连成线、片连成条,以海岛特色为依托,以弘扬海岛文化、讲述红色故事、服务工业观光为主题,
作为湛江经开区东山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起点和东海岛的“门户”,文身村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开启了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村容改造后,文参村环境越变越美。通讯员供图经过村容村貌的改造,文身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了。通讯员供图
从“要我变美”到“我要变美”
干净整洁,眼睛碧绿,是文身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路上,古木葱郁,村道平坦整洁,农村房屋错落有致。村庄广场上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多么美好的宜居乡村新画卷!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文身村把村容村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放在重要位置。村里建了三个小公园,两个文化楼,六个公厕,方便村民日常休闲娱乐,营造了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爱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高。”所辖吊埠村村民李大叔说。今年村里号召村民齐心协力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努力改善差、乱、杂的现象。每家每户都派人打扫臭水沟,清除杂草,打扫垃圾站,拆除违章建筑。经过一番“美容”,文身村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环境美化、纠纷调解、经济发展...如何管理村务,做好村务,文神村让村民说了算。村里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将4个自然村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党员分别管理10个村民,更直接地听取民意,了解民情,确保每个村民有求必应,有事必管。
从现代渔业到渔文旅一体化
在鱼虾丰收的月份,文身村来来往往的卡车络绎不绝。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鱼虾,趁着还没有退去的夜色,被卡车运到了霞山的水产市场。
水产养殖是文身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里水产养殖资源丰富,虾池、鱼塘、滩涂面积约7140亩。主要水产品有对虾、鱼类、牡蛎和蜗牛。由于养殖基地采用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如精准的水处理系统、温控设备、科学的饲料配制等,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2017年,文神村建成246万平方米渔光一体生态产业园。浅水滩上层架设光伏板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光伏阵列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屏蔽作用,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该项目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为当地电网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为当地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智慧渔民”和“智慧渔业”紧密相连,支撑着文神村现代渔业的蓬勃发展。
走在文身村的海边,海浪汹涌,景色美丽迷人。在10公里黄金海岸线上,串联东岛跨海大桥、红树林生态保护区、3000亩光伏水产基地。“作为连接东海岛和湛江市的前沿欢迎区,非常适合发展集滨海旅游、乡村住宿度假、海洋生态观光、现代渔业观光、农耕体验、运动休闲、科研娱乐为一体的滨海休闲观光项目。”东山街道负责人说。
下一步,文神村将因地制宜建设综合性滨海度假区,让游客真切感受当地文化,让村民生活更丰富、更幸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