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286天之后,两名美国宇航员终于抵达地球

ze2个月前社会369

北京时间3月19日清晨5点57分,由SpaceX“龙”飞船负责运送的返回舱准时降落在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附近海域,两名滞留太空超过9个月的美国宇航员:59岁的威廉姆斯和62岁的威尔莫尔终于安全回到地球。

等候多时的载回船和直升机迅速抵达溅落位置,协助宇航员出舱并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同时,这一行动也吸引到一群“好奇的”海豚在周围绕圈围观。

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接下来将由直升机运送前往NASA位于休斯顿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进行更详细的体检,家人已经在那里等待迎接他们。在得到医生批准后,两人才能回家。

在太空中生活数月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肌肉萎缩、视力损害。经过9个多月的太空生活,女性航天员威廉姆斯在国际空间站的照片出现了明显的消瘦,黑眼圈明显,让各方对她的身体健康状态产生担忧。但她表示自己在太空中规律“撸铁”,以最大程度防止肌肉流失。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都曾在海军服过役,爱好橄榄球、长跑和游泳等高强度运动。

这次代号“Crew-10”的航天任务是“龙”飞船第10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轮换宇航员。与他们一同返回地球的还有美俄的另外两位宇航员。从离开国际空间站到溅落到海洋,整个过程持续了17个小时。

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于2024年6月5日搭乘波音“星际客机”抵达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太空轨道实验室内停留8天,但“星际客机”持续出现推进器故障、氦气泄漏等问题,风险太高,NASA命令其于当年9月7日空舱返回。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则改为2025年2月乘“龙”飞船返回。

宇航员返回地球的过程包括脱离空间站、制动减速、姿态调整、再入大气层和着陆回收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控制。今年3月16日凌晨12点04分,此前被反复推迟发射的“龙”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美国的政治乱象也严重干扰了航天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第二任期开始一周后,特朗普公开要求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迅速接回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同时指责前总统拜登“抛弃了”他们。

但两名宇航员在与地面对话时表示,自己被迫“加班”不是政治原因所致,也并非像外界所声称的那样“被困”在太空中,或是被“遗弃”,因为载人航天任务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挑战,同行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并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两人此次在太空中总共度过了286天。据悉作为GS-15级联邦雇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每年工资在125133美元(约合人民币90万元)-162672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元)之间,但286天的“加班费”总共只有1148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元)。

1995年3月22日,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待了近438天,创下在太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纪录。而威廉姆斯在这9个多月里累计进行了62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创下属于自己的纪录:女性宇航员太空行走时间最长。

相关文章

“学历教育第一股”上半年赚近两亿,但贡献最大的是职业技能和老年教育

“学历教育第一股”上半年赚近两亿,但贡献最大的是职业技能和老年教育

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自业务转型以来,成人职业在线教育企业尚德机构(NYSE:STG)持续盈利,但增速放缓。 8月16日晚,尚德机构(NYSE:STG)公布2024年...

实控人7.7亿元巨额占用多年不还, *ST美盛再遭立案

实控人7.7亿元巨额占用多年不还, *ST美盛再遭立案

【/h/]记者|申英【/h/]被告人多年侵占7.7亿元巨款与否,*ST美盛(002699。SZ)再次被立案调查。这次又出什么问题了?【/h/]3月22日,*ST美盛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京东深夜宣布大幅涨薪,一线业务人员明年薪酬翻倍

记者|李彪 12月27日晚间,JD.COM集团通过微信宣布,从2024年1月1日起,JD.COM地区采购、营销等一线业务人员年度固定工资涨幅近100%,JD.COM地区所有零售员工2024年初平均工...

中金公司高层再调整!吴波将不再担任总裁,董事长陈亮代为履职

中金公司高层再调整!吴波将不再担任总裁,董事长陈亮代为履职

【/h/]界面新闻记者|陈静【/h/]4月10日,CICC发布公告称,因工作变动,董事会同意以下调整:吴波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财务总监及管理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陈亮代为履行总裁职责,直至公司任命新总裁;...

海外布局尝到甜头,玲珑轮胎豪掷46亿元“加码”塞尔维亚项目

海外布局尝到甜头,玲珑轮胎豪掷46亿元“加码”塞尔维亚项目

界面新闻记者 | 牛其昌 轮胎市场持续高景气之下,行业头部上市公司玲珑轮胎(601966.SH)计划豪掷46亿元扩建塞尔维亚项目。 8月8日晚间,玲珑轮胎发布公告称,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预测,国内外轮胎...

中国“人造太阳”装置迎新突破,它强在哪儿?

中国“人造太阳”装置迎新突破,它强在哪儿?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 中国的核聚变“国家队”迎来重大突破。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下称等离子体所)研制的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这使得中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