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阳镇全貌。 通讯员 余国强 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舞阳镇全景。通讯员余国强摄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湛江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镇村对接功能,精准刻画全市122个镇(街),着力培育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小镇。其中,坡头区坡头镇、雷州市龙门镇、廉江市安铺镇、吴川市舞阳镇、濉溪县灵北镇、徐闻县曲街镇为广东省首批典型镇,徐闻县角尾乡为重点特色镇,共同形成“6+1”典型镇发展格局。
为加快“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湛江坚持以党建为导向,* *常委会专门听取了7个镇关于典型镇建设情况的汇报,对典型镇建设进行了谋划。进一步调整“百千万工程”工作机制,与*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市领导分别挂点联系指导,积极推进七个典型镇建设提质增效。
同时,湛江把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开展党员“先锋行动”,适应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不断强化党员在典型镇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汇聚各方资源, 与党和群众携手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景观提升工程等各项工作,凝聚起党和群众建设典型城镇的强大合力。
党建引领小网格汇聚大合力。
组织兴,乡就兴;强大的组织使城镇强大。
每天下班后,濉溪县灵北镇银丰加工厂党支部全体党员都有一个“保留节目”。在支部书记陈的带领下,他们来到岭北农贸市场,跟随负责辖区的网格员,对沿路商户的乱搭建进行拆除,对路边停放的机动车进行整治,对沿路电线灯柱的牛皮癣进行清理,对背街小巷堆积的垃圾进行清理。
“我们以‘大党建引领’打造合力,推动基层党建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员群众共建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典型镇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湛江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展典型镇建设以来,濉溪县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向应急转换机制,建立结对共建机制,凝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乡贤、志愿者、村级党员群众等资源。凌北镇启用基层党建网格,将全镇划分为203个三级网格,每个网格负责相应区域,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乱在“网格”中治,整治效率大幅提升。
安铺镇将全镇重点路段、区域划分为10个责任区,全镇细分为14个社区、78个网格。党员志愿者带头带动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改造。同时实行党员联系户挂牌制度,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推动城乡清洁工程不断深化,集镇集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龙门镇加强环卫保洁,对乡镇环境卫生实行网格化管理,抽调20名党员干部组成专项执法队,大力推进全乡“六乱”常态化;升级基础设备,配备垃圾收集设施,全面加强乡镇环境卫生巡查和日常监管,实现长效管理机制。
坡头镇构建了“基层党(总)支部、网格员、志愿联盟服务队、群众组织”四位一体的党群志愿服务联盟,建立了党群“3+5”志愿服务体系,凝聚了“五老讲堂”、青年促进会、妇女调解协会等三类志愿联盟组织和香港市退伍军人、教师、青年、妇女、社工五类,
舞阳镇拥有粤西独特的冠军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吴川市实行“党建+打造文旅名镇”模式,深度挖掘状元文化内涵,以武阳镇状元故里夏杰社区为中心,串联一个魏镇、杨怡村、南国洞村两个行政村和国商社区、街道社区、白沙社区三个社区,打造“千年古镇、状元故里”乡村振兴示范区,让“诗和”
产业带动党员聚集产业链
建设典型镇、特色镇,关键是靠产业支撑。湛江出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链、产业带、产业园党建工作20条指导意见,设立15个产业链、产业带、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党建引领乡镇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东四大古镇之一,安铺镇以“一园两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为“主力军”振兴产业,带动全镇产业发展,推进聚森精密高新智制造区和预制蔬菜深加工生产区建设,大力培育马劳思源泉水、万和薇拉、莲香时嘉月饼等本地优秀企业。
目前,安铺镇坚持“书记带头谋发展”机制,党支部书记带头招商,发动支部党员“走出去谈招商”,形成了“支部共建、产业共抓、资源共享、党员示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激发全镇招商引资活力。2023年新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9.02亿元,涵盖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
菠萝是曲江镇的特色标签。曲家镇依托菠萝“土特产”优势,以“12221”市场体系为驱动,延伸拓展菠萝产业链,探索菠萝品种、市场销售、种苗研发、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党建+”模式,做到“产业链建支部、产业链聚党员、产业链富群众”。
在曲江镇政府的带动下,余公楼村党支部坚持“支部牵头+党员牵头+乡贤参与”的方式,组建菠萝销售流通团队,发展标准化种植,加强绿色加工,实现菠萝丰收。
舞阳镇着力打造“党支部+公司”的共同发展平台,引进碳中和水产养殖产业园项目,积极发展“吴川舞阳状元脆皮虾”品牌,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状元脆皮虾的前菜肴产业,包括虾球、虾饺、盐水虾等。,从而使应用场景多样化,不断丰富舞阳冠军脆皮虾的受众群体。
走进岭北镇,典型镇建设成果立竿见影,工业小镇焕发出新的活力。灵北镇坚持“以园促镇、以园引领镇、以园融镇”的发展思路,建立典型镇建设联合* *,配以相关工作专班和综合督导组,细化任务清单,以绣花技艺推进典型镇建设。目前,岭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了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2023年被评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角尾乡整合珊瑚、红色历史、人文体验等文化旅游资源,以大温旅游为指挥棒,以肖敏旅社为突破口,突出滨海旅游特色小镇理念,着力打造冬季度假目的地“南极村”。该乡已建成74家民宿,床位1000多张。截至今年10月,累计接待游客32万人次,带动旅游经济收入超过6500万元。
人才赋能激发镇村发展活力。
典型城镇建设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人才。
“现在我们的村庄变得美丽了。从告别脏乱到迎接绿意盎然的美景,一幅悠闲、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挂在眼前,空弥漫着幸福菠萝的香味。”走在曲街镇余公楼村委会天乳村的彩虹路上,村党支部书记郭五一满脸笑容。
曲界镇充分发挥乡镇人才站的桥梁作用。通过菠萝公社乡村振兴人才站,携手乡村圣贤罗章,连接30余所高校400余名师生,共同策划打造“菠萝特色文化村”和“菠萝美丽乡村”创意带,以文艺激活乡村美育元素,引入本土人才谭参与“菠萝海下咖啡”项目 推动了曲界菠萝文化和文创周边产品的开发,为菠萝产业注入了文旅融合的发展力量。
龙门镇针对农村“没人可用”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农村圣贤回归,带头发展产业,建设家乡。其中,祖荣村乡村圣贤陈愉回村发展酱油香产业,推动该村成为“中国南派辣椒酱发源地”和毛德功系列酱香食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我们将引导5名乡村圣贤回乡担任农村的头雁,文村党支部书记黄礼贤回村后,团结“两委”干部,盘活30亩闲置建设用地,引进广东富邦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200多人就业。
舞阳镇建立了镇村领导班子与乡贤结对帮扶制度,与近百名乡贤保持经常性联系和沟通,积极动员业务乡贤、知识分子等人才回乡帮扶。近年来,舞阳乡村圣贤在乡村振兴、奖学金、教育、帮扶等方面回报超过5亿元,投入东农、中农、和合信等龙头项目建设,在中农项目建设了“博士站”,释放出乡村圣贤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强大力量。
此外,湛江注重培养锻炼“百千万工程”一线干部,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进行在职培训。其中,坡头区选派34名副科级以上优秀干部担任坡头镇“百千万工程”指导员;廉江市选派86名新提拔科级年轻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濉溪县提拔3名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一线体验,从中青班中选拔6名优秀学员到岭北镇学习。通过培养、识别、考察、使用一线干部,明确引导党员干部在“百千万工程”实施中发挥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