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中后台组织变革的4种趋势(下)

ze11个月前资讯354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咨询(ID:hrm-yun)

我们前面的文章说过,在企业的组织变革中,最应该变革的部分就是中后台职能部门。中后台相当于是组织的发动机,他们的运转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率。

在一文中,我们提出了“BP化”和“产品化”两种变革趋势。其实,对这两个趋势来说,不少企业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实践,理念上并不新奇;但今天我要谈到的,已经打到了官僚中后台们的大本营,可能才真正涉及到中后台改革的“深水区”。

趋势3:模型化,提升决策效率

不少企业在规模做大后,都同比扩充了中后台职能部门的规模,道理很简单,庞大的前台业务需要管理,资源需要分配,职能部门这颗大脑必须要足够强大。

但问题是,庞大的中后台职能部门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决策能力。要么是用一刀切的政策来管控业务,要么是把疑难杂症都当二传手抛给老板,自己应该发挥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多少体现。

穆胜咨询的一家客户企业的老板有句很扎心的话——“职能部门人是多了,但都当不了参谋,对业务的理解很浅薄。一面对业务部门飞扬跋扈,一面对高管极尽谄媚,最后就剩下他们自以为的‘人情世故’了。”

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不理解业务,才会有对业务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处理方式,因为这样最不需要动脑筋。凡是涉及到“一刀切”政策明显匹配不上的,就被认为是“特事特办”,而后做出一副自己做不了主的样子,把难题扔回给老板。

要撑起这种行为模式,一方面是要对业务部门摆出严厉的模样,把“一刀切”政策说成是公司统一安排、老板三令五申、上级政策红线等;另一方面是要对老板摆出为难的模样,说明自己已经竭力申明了公司的主张,业务部门仍然油盐不进,自己也很为难,只有反过来请示老板,“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呗”。这里里外外的,不就是自以为丝滑的“人情世故”吗?

问题的本质是,职能部门不理解业务,他们在最开始就构建了一个“过于简单的决策模型”。这种模型之下,才引发了后续无数的内部摩擦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当无数的决策涌向老板,就算他们再聪明,经验再丰富,就算他们激发出“肝帝”属性,也很难解决。

强大的中后台职能部门,都是基于对业务分类分级,有一套相对稳定的决策模型。模型的好处是,它可以纳入业务数据,对业务事项最大程度进行刚性决策,而后,将需要灰度的部分缩小到极致,留给老板。这样的决策,才有效率。反过来说,我们经常看到某些企业的投决会上,几个职能部门按部就班地“陈述项目”,而后给出不痛不痒、可左可右的决策建议。言下之意,怎么投票,老板您自己定吧。这种决策模式里,所有的信息很少转化为数据,所有的数据都没有进入一个决策框架,而是抛给老板,让他们用自己的感觉来决策。这怎么行呢?

“模型化”的变革方向已经清楚,但问题是,有几个职能部门愿意去研究所谓“模型”呢?就模型来说,先别说资源如何配置了,对业务的理解首先就是一个难题。不理解业务,又如何对业务分类分级呢?不对业务进行分类分级,又如何决定资源配置呢?

趋势4:风控化,控制风险阈值

风控是中后台职能部门最喜欢主张的自我价值,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中后台部门对风控的理解都非常浅薄,或是真不理解,或是故意不理解。

所谓风控,都是有成本的,不能以控制住所有风险作为目的来实施风控,因为这样一定会让企业在频繁“踩刹车”中“翻车”。真正的风控,要把握可能的损失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一旦为了10块钱的可能损失而投入20块钱的风控成本,那这种风控就不如不做。

现在大多企业的职能部门就是“无限前置风控”,公关部门对外批发公函,法务部门对内无限审核,人力部门严守编制,财务部门死磕预算……仿佛不这样做就显得自己不尽心似的,其实,这是典型的用动作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这和“一刀切”政策本质上是一个路数。

但你放心,如果用这种观点来抨击他们,他们又会振振有词——你们知道这里面风险有多大吗?他们还会绘声绘色地讲出若干的恐怖故事,好像没了他们企业马上就做不下去了。他们的目的很简单,他们并不想把“可能的损失”和“风控成本”算清楚,他们希望公司随时进入戒严状态,此时他们权力最大,犹如口罩期间的小区保安。

合理的风控,也应该基于风险的分类分级,有一套稳定的风控模型。

其一,是要识别风险。风险在不在,有多大的概率发生,这个不能凭一张嘴加几个恐怖故事就识别了。必须要基于数据,按照不同的风险值刻度进行归集。具体来说,风险刻度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整。所谓的“风险阈值”,就是风险升级的刻度。

其二,是要基于不同的风险事件,匹配不同的风控手段。举例来说,存在巨大风险的事项一定要前置审核;但存在较小风险的事项可以报备,以供后续查验。再举例来说,存在巨大风险的事项要拔高决策层级,但存在较小风险的事项则可以降低决策层级。

在这个模型中,每个级别的风险都匹配了最合理的风控手段,不同风险级别代表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同风控手段代表了必然会发生的成本。风控模型里的一一对应关系,是算好了“风控投产比”的结果。

不知道老板们有没有意识到,要真想在不干扰业务的情况下做好风控,办法太多了,只不过,大多数中后台职能部门认为“踩刹车”是最简单的方式而已。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穆胜咨询(ID:hrm-yun),作者:穆胜

相关文章

特斯拉空头“灾难日”!马斯克势必“消灭”空头:他说到做到了,两日内特斯拉空头损失35亿美元【附特斯拉企业发展情况】

特斯拉空头“灾难日”!马斯克势必“消灭”空头:他说到做到了,两日内特斯拉空头损失35亿美元【附特斯拉企业发展情况】

图片来源:图片网 do 空,又称空头、卖空和卖空,是股票和期货市场中的一种操作模式。do 空是指在预期未来股票下跌的情况下,将借入的股票以现价卖出,然后在股票下跌后买入并返还,以获取差价利润。特斯拉C...

2024年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细分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商业价值最大【组图】

2024年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细分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商业价值最大【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天之航(688277)、高伟骨科(688161)、微创机器人(02252。HK)、君博医疗(02216。HK)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结构;中国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市场规...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又一家车企宣布和华为合作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又一家车企宣布和华为合作

【/h/]商务部计划于2月28日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h/]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对《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吸引外资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了阶段性评估,拟于...

力挺马斯克!陶琳:摄像头+激光雷达并不能起到1+1大于2效果,只有纯视觉才是更安全更智能自动驾驶【附激光雷达行业现状分析】

力挺马斯克!陶琳:摄像头+激光雷达并不能起到1+1大于2效果,只有纯视觉才是更安全更智能自动驾驶【附激光雷达行业现状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12月10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特斯拉自动驾驶路线的见解。她提到,多年前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已经对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明确判断:只有纯视觉方案才能实现...

2024年中国心脏封堵器细分市场分析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国产化程度较高

2024年中国心脏封堵器细分市场分析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国产化程度较高

【/h/]本文核心数据: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注册情况;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竞争格局: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定位率【/h/]注册:共有16款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获批上市。【/h/]室间隔缺损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室间隔发...

雪王所过,不乏苦涩

全球本土化趋势洞察,品牌如何创新“中国味”,满足“中国胃”? FDL数食主张 2023-03-26 在数据中,如何分析眼科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药融云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