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辟谣“按工龄退休”!退休标准到底是什么?
近日,宣布“退休年龄将根据个人工作年限确定”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传播,引发关注。多省人社厅发布声明辟谣:文章及相关内容为虚假信息。那么,我国的法定退休政策是怎样的呢?工龄影响养老金吗?养老金的计算模式是什么?
国家规定的统一退休政策是什么?
最近很多文章说“人社部决定从2024年1月1日起实行‘按工龄退休’政策。也有类似内容的文章和截图在少数微信群、朋友圈、自媒体渠道传播。当时,“实行‘按工龄退休’政策”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对此,山东省人社厅、河北省人社厅、四川省人社厅、河南省人社厅先后发布紧急声明,称文章及相关截图为虚假信息,当地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退休政策。如果没有网上传播,就会出现“按工龄退休”的情况。
那么,国家规定的统一退休政策是什么,和工龄有关系吗?
南开大学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明来表示,我国采用法定退休年龄制度与工龄有关,但不是直接相关。国家法规:
男性无论是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公务员还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0岁退休;
企业女性退休可以分为55岁和50岁两个档次。从事管理的人一般55岁退休,工人50岁可以更早退休。
朱明来说,这个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是退休的基本规则。"工作多年后可以不自动退休,而是按照法定退休年龄。"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经历了几十年。自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明确退休制度以来,各省都按照国家统一的退休政策执行,绝不会出现某个省单独调整退休政策的情况。
工龄和养老金的多少有关系吗?
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职工养老金制度是由单位实行的,退休前由单位负责支付职工的连续计算工龄退休费。工龄越长,退休费比例越高,可达本人原工资的90%。
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保险模式。朱明来介绍,养老金缴费一般是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
一部分钱转入统筹基金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
个人账户采用积累制,即个人账户缴费越多,对应的养老金就越多,个人账户按照工资比例提取,与个人工资水平相关。
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遵循什么标准?
按照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有些人只注意到了“累计缴费满15年就可以领养老金”,却没有注意到需要达到退休年龄。
朱明来解释“15年后,你只有资格领取养老金,但你拿不到。但是如果你已经年满15岁,即使以后不交任何费用,60岁的时候仍然可以享受养老金,但是养老金水平会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