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如何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展现包容性与灵活性
界面新闻记者|冯赛琪
7月4日下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上,“如何做好科技金融文章,助力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成为重要话题。
今年以来,国务院新“国九条”、证监会支持科技创新16条重要措施等多项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在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明确提出了促进科技创新板健康发展的八项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市场应该如何有效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信集团* *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武在论坛上指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变革,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蓝海,也对金融服务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金融服务科技发展方面,中信集团充分发挥金融全牌照资源优势,实施‘股贷债保’服务体系,为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强化股权融资功能,成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重点投资早期、投资小额、投资未来。”张文武还表示,要加强跨境服务能力,构建以港为支点、辐射全球的跨境服务体系,积极帮助企业向全球市场发展;强化智能驱动,实现在智能投研、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大幅提升科技和金融的精准性和适应性。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卢表示,科创板通过优化发行与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体制机制,建立简易程序融资制度,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资本运作的灵活性。
“在科技创新板审核实践中,我们严格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点关注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创新板的定位,包括是否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是否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等指标,行业地位是否突出,是否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等。,确保科技属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他还提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这就要求资本市场更加包容和灵活。尤其要关注商业模式成熟、盈利预期良好的人工智能企业,为其提供直接和间接融资支持。优化现行政策体系,帮助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6月底,科技创新板持续支持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投资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板公司165家,拟募集资金总额2279亿,支持科技型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加快技术突破、优化资源配置、赋能科技创新。共有11家公司发布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现金购买重大资产的重组预案,其中5家已完成。
中信集团成员、副总经理王表示,目前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呈现阶段性盘整的特征,但投资韧性仍在,需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贯穿“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的全过程。要打好投贷联动组合拳。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战略联盟,通过投贷联动实现风险趋同与收益扩张的最优平衡。同时,优化授信逻辑,更加关注企业专利、科研成果、业绩增长等指标。
“在资金募集端,聚合社保、保险、养老等长期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聚焦重点产业链,助力链条强化,引入全球头部基金,加强“贷款+对外直接投资”的境内外合作。退出方面,在以IPO为主的传统退出渠道基础上,推动设立S基金,完善股份转让、被投资企业并购、股票实物发行等机制,构建多元退出渠道。”
投融资机构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小米集团副总裁兼CFO林世伟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投资AI、大模型、草根技术,也与我们的主营业务相关。它不仅是一项财务投资,也是一项战略考虑。
上投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萌指出,产业资本对于产业可能有一些长远的眼光,包括战略布局。产业资本就像一个开拓者,为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他提到很多AI公司都是初创公司。这些公司有人才,有技术,但可能没有市场,没有产品。产业资本可以赋能这样的AI初创企业,这些初创企业也愿意让产业资本更多地渗透。
“但是金融资本的投资周期比较短,更注重财务回报和风险控制。金融资本为行业发展提供流动性和最终保障。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这两种资本都是技术发展或者AI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