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去火”,众生求变

ze10个月前默认799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史新宇,由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开播8天,《吴双》收入过亿,《80后我当后妈》单日片酬2000多万。加上天天思念父亲的裴先生,米萌这个幕后操盘手,春节期间收入过亿。从2023年至今,迷你剧里不断出现爆款赚钱的神话,这让它被视为目前最赚钱的商业赛道。

【/h/]《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4年突破500亿元,2027年达到1000亿元。

根据《中国互联网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迷你剧用户占比达到39.9%,31.9%的用户曾为迷你剧充值付费。无论是行业规模还是用户数量,迷你剧都将在2023年超越传统电视剧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网络迷你剧数量超过1400部,同比增长50%,备案3574部,同比增长9%。

作为对比,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549亿元,迷你剧市场规模接近电影行业的70%,对于2020年8月广电总局明确迷你剧概念后进入大众视野的全新内容形式来说,是一个快速的增长。

一方面,优爱腾等长视频平台近年来实施“提质减量”策略,在缩减产能的同时,让更多中小制作公司转向微短剧创作;另一方面,随着电影市场的疲态,国产片质量参差不齐,进口片数量锐减,观众观影热情逐渐消退,给迷你剧留下了很大的增长空间。传统影视剧的产能和市场成为迷你剧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关键。

迷你短剧虽然以霸王、龙王、重生、甜宠、婆媳、复仇、战神等题材为主,会被贴上“土”、“俗”、“狗血”的标签,但快节奏、强冲突、高反转的特点,对于追求碎片化观看习惯的用户来说,无疑是最准确、最直接的方式。即使会被不断吐槽,天然清爽的成分也会充当它和使用者之间的粘合剂。在“看顶”的刺激下,自然不会在意剧情的逻辑性和趣味性。

随着《总经理短剧重生我当保姆》的爆红,以及周星驰与Tik Tok“9527”合作的第一部作品《金猪玉叶》的热播,短剧最近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两部作品所代表的短剧,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似乎与之前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当行业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爆发式地增长到类似于已经商业化20多年的电影行业的规模,迷你剧必然会成为下一个吸引市场、资本和观众眼球的内容窗口。在经历了三年多无监管、无审核、无规范的“野期”后,随着广电总局新规的出台,迷你短剧狂奔后的下一步变得更加重要。

狂奔的背后

从广义上来说,迷你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长视频平台的迷你剧,单集时长一般在5-20分钟,以横屏为主;二、短视频平台上的微短剧,单集时长3-5分钟,以竖屏形式;三是迷你节目迷你剧,单集时长2-3分钟,形式为竖屏。

按照对形式的重视程度和市场的大小,狭义的迷你剧只是后两者。

微短剧并不是影视剧的碎片化呈现,诞生之初作为网文引流的特性也成为了发展的标签。网文改编的故事也是迷你剧的主要创作类型。过去网文的特点通过视频化被放大了数倍,霸权、甜宠、虐恋、复仇、重生等主题延续了网文的设定。所以,迷你剧可以看作是网文衍生出来的载体。

然而,迷你剧无法复制移植网文,其对“短、平、快”的追求,使得编剧在改写剧本时需要不断制造“酷点”,而不是将网文故事原样叠加。

这对编剧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短剧制作人张辉(化名)告诉《光子星球》,目前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缺少一个好的剧本。这并不是说剧本写得不好,而是说剧本拍出来之后就没有“爆款”的可能了。

【/h/]相比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稳固体系和产业链的影视行业,迷你剧作为一种新类型,更依赖于爆款。毕竟对于小节目迷你剧和短视频迷你剧来说,商业化的核心方式是内容付费,只有打造爆款,才有足够的能力吸引资金。

由于缺乏“爆款”剧本,在2023年之前,迷你短剧行业的编剧都会对大火的短剧采取“微创新”。在张辉看来,在行业野蛮发展时期,这种方式至少可以保证稳定的产出和不错的收入,而夫婿、争霸、战神、复仇等题材对于初期观众来说也是“百听不厌”。

这期间,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等特点成为行业内外微短剧涌入的原因。“大部分短剧从立项到上线,只要两三周就能完成。投入几万块就能撬动几百万的营收。”

曾与九州、麦芽合作过的迷你剧编剧李明(化名)告诉光子星球,前几年迷你剧从内容付费端赚的钱很大一部分是“靠骗”,前几集免费,开始收费,被不合规的弹窗诱导付费。很多老年人不小心错过了弹窗,扣了不少钱。据他介绍,迷你迷你剧《黑莲上手册》上线没几天就下架了,但却赚了上亿的收入,其中一部分来自不合规的扣费。

在没有监管和合理规范的爆发式增长阶段,微短剧行业的乱象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繁荣,而是在创作、签约、推出等环节存在粗暴的不规范。一方面,高ROI让行业被热钱充斥,另一方面,投资人进入后,制作方“投机取巧”,不设成本上限。

李明说他朋友的公司在制作短剧时把制作成本压低到报价的十分之一以下,然后通过投资的方式谎称成本与报价一致。比如,承包人给发包人报价2000万元,实际生产成本只有150万元。有可能用这笔钱拍两部短剧,再加上发行和投放环节,“实现”2000万的成本。

在李明看来,这种“骗取”投资人资金的行为在微短剧行业很常见。由于缺乏约束,行业“过热”,资金不断涌入,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行业风向变更

【/h/]目前微短剧行业中,承包方和平台的合作形式有三种。一种是平台全额投资,承包商做;第二,平台和承包商互投反对票;第三是承包商自己的投入。据张辉介绍,业内普遍采用第二种合作模式,既可以平均分担风险,又可以参与平台的后期分配。

“虽然大部分平台不制作自己的剧,但是会有自己专属的编剧。这些高薪编剧有很多高质量的剧本,签约方需要争取这种有爆发潜力的书。”目前在包工头工作的小北(化名)告诉光子星球,虽然费用是大平台和包工头共同承担的,但是在制作层面的作用还是有区别的。

根据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迷你短剧市场研究报告》,迷你短剧的盈利模式主要有流量分成、平台购买、品牌定制、广告投放、电商投放等。,而流量共享更多,主要采用合作模式。

张辉以一部千万流水的短剧为例,估算了短剧产业链自上而下的利润分配。承包商的收入一般在3-5%,利润在百万级别;平台在用户付费充值之外还能获得10-15%的收益,ROI一般在1.25%-1.3%之间;而IP和编剧往往能拿到1-3%的分成,利润几十万。在整个体系中,内容分发方,也就是流媒体方的收入占比最大,一般在80-90%。

“投资就像一部影视剧的宣发。平台基本都会走这一步。一般会根据阶段动态投资。如果初期投资回报率能达到1.1%,就会继续投资。到了1.2%左右,平台、包工头、编剧就可以盈利了,可以按照上述比例分成。这个阶段比较尴尬,就像抓痒一样。”张辉认为,投资对于微短剧“爆不爆”非常重要,所以即使占了绝大部分收入,平台依然乐此不疲。

但是,从今年开始,过去三年所有成功的方法论和经验都不适用了。李明说“今年近90%的内容创作者倒闭,95%的迷你剧不再赚钱。”

【/h/]一方面,过去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内容同质化太严重,大部分投机者从爆款中选择优质案例来模仿的现象在短视频领域屡试不爽,但在短剧市场会被用户拒绝。因为迷你剧的受众追求“爽感”,需要新鲜的内容刺激肾上腺素,重复的题材和设定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迷你剧的需求。

另一方面,行业监管加强,内容管控加强,很多题材无法拍摄。“这有点像早期互联网和电影的关系。以前微短剧赚钱是因为有很多题材和故事是影视剧拍不出来的。现在他们不会拍了,自然就不赚钱了。”

李明,以最近爆的王妈为例,认为今年行业最显著的变化是微短剧追求“独特性、代表性、个性”,就像王妈爆了之后,观众更愿意看王妈,而不是“我是巴总短剧里的保姆”系列。

确实如李明所说,“王妈”的出现和我老公,暴君,战神这些过去爆出来的题材不太一样。它关注小人物,为农民工发声。这种新鲜的故事正是微短剧市场所缺乏的,也是其爆款的主要原因。

推陈出新的主题和故事,才能引起观众更多的情感和共鸣,而不仅仅是为了“酷”。《王妈》在内容层面重新洗牌微短剧行业,找到了不一样的方向。是行业大浪淘沙后的阶段性成果,是行业规范后的必然趋势。

其次,《王妈》爆炸大火后的不可复制性也让微短剧行业有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模式。“一部‘王妈’火了之后,几乎可以把所有相同的题材都拍下来,观众不吃别人的复制品。”与以往复制再造爆款的成功经验不同,类似“照猫画虎”的简单抄袭或模仿已经不再管用。保姆系列迷你剧通过打造“王妈”这一强势个人IP,垄断了形象和类型,使得其他平台和制作方没有竞争力。

打造个人IP是今年迷你剧的又一变化。与短视频不同,迷你剧的独特性使得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恢复曾经的成功。强大的个人IP不仅可以让平台和制作方通过IP获得不错的利润,还可以依托IP进行后续的商业化。

在李明看来,迷你剧的成功靠的是人和脑子,打造IP和持续创新才是迷你剧的下一步。

“微短剧+”再造新风口

6月1日,迷你剧备案文件正式落地,明确迷你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备案的不得在网络传播。

根据投资总额,迷你剧在相关文件中分为三类,其中投资100万以上的“重点迷你剧”由广电总局管理;投资30万-100万元的“普通迷你剧”由省级广电部门管理;投资金额在30万以下的“其他迷你剧”由平台管理。

新规的出台,明确规范了微短剧行业的乱象。过去混乱的“粗心阶段”不仅对从业者的发展和行业氛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对用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随着政策的落实和行业“优胜劣汰”的自我革新,微短剧行业势必会告别野蛮生长,构建产业体系,形成良性运行的闭环,就像今天的互联网大学一样。

更多正规军的进入也可以清洗行业。今年以来,周星驰首部迷你剧《金猪玉叶》开播,柠檬影业、华策影业、坏猴子影业等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也纷纷入行。除了丰富微短剧的形式,使题材和故事类型多样化,还可以通过优质的内容对行业进行控制和成本,在推动精品化的同时,有助于改善行业目前鱼龙混杂的局面。

动画电影《狮子少年》是真人短剧《超越它!《阿娟》和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我回家的路有风》等优质短剧从去年开始陆续在短视频平台上线。传统影视公司打造的系列短剧与观众熟悉的微短剧的区别在于,它不以打造“炫酷感”为目的,而是以微短剧的形式对影视剧进行“延伸”。

【/h/]虽然从市场反馈和人气值来看,这种短剧暂时无法匹配用户的预期,就像《金猪玉叶》上线多日后人气暴跌一样,短剧形式让影视剧公司找到了IP商业化的另一条路径。

传统影视剧公司往往通过联动来实现自身IP的价值增值最大化,“影剧联动”、“影视联动”等形式在过去也屡见不鲜。对于一些影视剧公司来说,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还需要同时开发一整套的影、剧、游环节。现在迷你剧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成本、拍摄周期、风险大的劣势。对于以强IP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迷你剧来说,这确实是2024年后的新出路。

【/h/]其次,虽然编剧、拍摄、制作等流程和环节与传统影视剧相似,但脱胎于短视频平台的特性注定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影视剧,它具有内容广告作为信息流的特性。

所以,迷你剧的广告引流能力也提供了比短视频更精准有效的传播投放效果。品牌可以通过剧情包装自己的产品,然后推送分销。随着迷你剧产业链的运作,形成巨大的流量池,输送给品牌。韩束品牌与姜这位达人的合作,正是微短剧信息流广告属性的充分体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迷你剧从直播到水果种植,有更有效的电商路径。以极快书为代表的电商后起之秀,能在风起云涌的电商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在巨大流量下基于大数据精准算法的用户投放,而这恰恰是微短剧行业的投资优势。毕竟微短剧行业判断利润的基准是ROI,这也是电商行业的关键指标。

无论是影视公司对IP的商业化,还是迷你剧向电商的转型,这都是新规出台后行业步入正轨的后续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迷你剧比短视频更具有可操作性空和商业化能力,这将是迷你剧从野蛮生长阶段走向新征程后最大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公园喊话游客把绑走的鸭子还回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

公园喊话游客把绑走的鸭子还回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

公园呼吁游客归还被绑架的鸭子。 [公园呼吁游客归还被绑架的鸭子]近日,一只鸭子在武汉胡云公园被绑架。据说原来收走了几十只鸭子,前两天只收走了一对。太气人太离谱了! 工作人员说:“我们在公园里放了10只...

一周干3天,月入50万:日本为什么还是没人开出租车?

【/h/】一个周乾人工作三天,月薪50万元:为什么日本仍然没有出租车司机?,正解局,13分钟【/h/】一位从事出口业务的朋友最近去日本拜访客户。【/h/】我和他聊起在日本的见闻,他提到现在在东京打车太...

广东水文部门通报:北江和韩江洪水均已出峰

【/h/]4月8日,广东省水文局清远分局通报,北江2024年第1号洪峰于7日10时经过清远英德市,8日凌晨1时先后经过北江干流飞来峡和清远主城区,石角站出现8.61米洪峰水位,对应流量1.28万立方米...

科大讯飞内部通报员工去世 在家突发不适!!

科大讯飞内部通知员工他们的死讯。[科大讯飞内部通报员工死亡]近日,有消息称,科大讯飞一名员工加班后猝死。据悉,去世的员工只有38岁。6月18日,科大讯飞内部通报一名员工死亡。报道称,17日上午7时,科...

2023年,国货化妆品掀起反击外资的序章

2023年,国货化妆品掀起反击外资的序章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作者五洲,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2023年,国内美妆品牌整体表现明显好于外资品牌。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今年天猫十大促销首次由国...

美国23岁女教师:再不转行我会负债累累

据《每日邮报》11月6日报道,近日,俄亥俄州的一名教师在抖音上直言,她很难维持每月的预算。当她意识到她目前的薪水注定会负债累累时,她几乎陷入了“恐慌”。 23岁的Lexie Firment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