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低调内测半年,微信偷偷造了一个“小宇宙”
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newrankcn)新榜,由竹子撰写,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看了几千篇微信官方账号文章,音频收听量能达到10万+?
近日,新榜编辑部发现一篇来自“郎”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外蒙古为什么“反中”:泛蒙、法西斯思想横行,80年前正常人都被杀了!推文阅读量刚刚突破7千,但音频已被超过10万人收听。
据知情人士透露,图文阅读量与音频收听数据反差较大是因为文章的音频阅读进入了微信“收听”流量池。
今年1月,微信灰度测试的“听”功能将之前位于首页下拉页面的音乐和音频移到了“发现”页面,单独设置了一个名为“听”的入口,与“搜索”、“扫一扫”、“看一看”等功能并列。
到现在为止,“听”还没有完全打开。虽然只是小范围内测,但半年后,微信的音频生态因为“听”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为很多微信官方账号创作者带来了额外的流量曝光。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财经的“正解局”也被“听”流量打了,一篇文章《伊朗总统摔死:40多年前为何坐美制直升机?文章阅读量10万+,音频播放量也是10万+。而其他大部分文章的音频播放量都集中在几百到几千。
在流量的“玄学”下,“听”能否成为微信内容创作者的新阵地?音频内容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爆款经验?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吗?我们和很多微信官方账号创建者交流,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听”了半年,哪个音频好推荐?
此前,微信“看一看”为微信官方账号打开了公共领域流量的大门。并行“监听”中隐藏着哪些流量密码?【/h/]看“听”页面,融合了音乐App和播客App的核心功能,不仅可以听歌、听播客,还可以看视频、听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
类似于“看一看”、“搜索”等去中心化分发渠道,“听听”也没有固定的“流量密码公式”。
“听流量,目前感觉像中了彩票。”在“正解局”经理李冯看来,虽然偶尔发生几次音频爆炸,但并没有找出规律。
多位微信官方账号高管告诉新榜编辑部,他们通过后台数据发现,有三类文章容易获得高音频播放:一是话题为时政、热点;二是文章的表达方式更口语化;第三,文章长,信息量大。
李冯透露,某“正解局”微信官方账号的几篇文章都击中了热门话题,内容集中在国际领域。
“当然,这可能和内容本身有关。接地气的表达会让声音传播的更广。”李冯说。
对于擅长音频内容的创作者来说,《听》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夜听刘晓》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夜听”(后改名刘晓)微信官方账号以电台内容积累粉丝超2000万。
【/h/]《夜听刘晓》商业总监唐继文表示,非常看好微信音频内容生态的未来。“我们以倾听而闻名,我们愿意在未来继续深化我们的音频内容。”优秀音频内容的创作者会在微信上获得更多的流量支持。
【/h/]“攻浪金融”经理沈帅波透露,他有时会通过“听”来听长篇文章。“因为有时候文章太长,我读起来真的很累,但是我很少去那里找内容听。我只点击我认为好的文章。”
“短剧内幕”的经理亚·敏也发现,有些文章的收听率很高,可能是因为它们太长了,所以用户选择收听它们来获取信息。
据观察,目前仍在小范围内衡量的“听”并没有像“看”那样带来显著的公共领域流量激励。
新榜编辑部看了微信官方账号几百篇文章,发现音频10万+的案例很少。
很多微信官方账号创建者表示注意到了“听”这个功能,但并没有明显感受到“听”带来的流量变化。
从音乐到播客,
【/h/]“听”是否搞活了图文视频内容?
虽然“听”并没有带来洪水般的流量,但是增加了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号二次传播内容的机会。【/h/]“听”的音频内容主要来自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号,包括播客专栏、微信官方账号文章的AI阅读和视频号音频等。该功能进一步打通了微信生态的图文、音视频内容。
以AI中阅读微信官方账号文章的功能为例,向右滑动页面,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输入微信官方账号的原文;此外,用户还可以获得自己关于微信官方账号的内容更新。
比如微信官方账号Twitter中头部播客“喜剧聊天”上传的播客音频,以及视频号上头部情感自媒体“闪光少女”上传的播客音频,都进入了微信“听听”的推荐池。
除了图文,《听》还为视频号的音乐内容增加了公共领域曝光入口,并以信息流推荐的形式为音乐内容增加了流量入口。
从明星秀到新歌MV,这些视频都有机会在《听》中二次传播,获得长尾流量。
“听”并不是微信第一次在音频内容上发力。
在2021年的“微信之夜”演讲中,张小龙直言自己对微信的音乐聆听体验并不满意,并透露微信正在尝试将音乐视觉化呈现。
张小龙举例说,当你想象听一首歌的时候,在不同的场景里有其他人在听同一首歌。如果把听众面前的所有图片联系起来,总有一些人的图片是相似的。基于此,微信直观的展现了听一首歌的体验。
2023年4月,在微信搜索“音乐”或打开聊天分享的QQ音乐歌曲,可直接进入“音乐与音频”界面;同时,微信与QQ音乐推出限时活动,微信用户可在活动期间免费收听QQ音乐VIP歌曲。
现在,基于音乐的社交属性,“听”可以看到好友赞的音乐和平台推荐的歌曲,看到音乐人在“粉丝圈”公开发布的动态。
在音乐的视觉功能方面,“听听吧”开放了视频号,可以实现边听歌边看视频,既给了音乐创作者一个熟悉的机会,也盘活了腾讯的音乐资源。
【/h/]“听”能带来多少流量红利?
在短视频和直播占据“C”的社交媒体中,音频还是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一位新媒体从业者透露,现在微信有了车载版,他会在上班路上打开,听一些想看但一时不方便看的文章。
唐继文认为,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传播优势。音频可以解放人们的眼睛和双手。这种沉浸式的内容体验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微信开放了图文、音频等媒体,让创作者在内容创作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让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除了流量,《听》还打开了商业想象空。
音频内容的背后是巨大的音乐市场和快速增长的播客市场,会员付费、付费音频内容、品牌植入等商业模式已经枯竭。
根据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约为322亿元,同比增长33.1%,预计2025年将超过495亿元,音乐衍生的社交和娱乐产业规模将超过1100亿元。
【/h/]《2023年播客营销白皮书》显示,这三年中国播客节目数量出现了25倍的爆发式增长。
虽然市场潜力很大,但在短视频和直播不断刺激观众兴奋阈值的背景下,“听”这个行当无疑是个慢生意。
中国播客市场常年存在商业化的问题,音乐类app盈利也很慢。
比如成立于2006年的巨头Spotify,在运营13年后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从2018年到2023年,Spotify的净利率持续为负。
然而,与“全厂希望”视频号不同的是,初级阶段的“听”并没有被放在商业化的包袱上。
目前创作者把“听”10万+当成“甜点”,当成“主菜”。
李冯说:“确实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已经形成了在微信上听音频的习惯。音频内容消费者的增加也将迫使内容创作者重视音频内容的生产。不过目前我们还在观察阶段,对于音频还没有专门的内容。”
在唐继文看来,微信社交的本质不会改变,音频内容会更多基于算法和兴趣分享圈子的深度绑定。音频内容,尤其是音乐和娱乐音频,可以留住大量的音频用户,音频可以和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相互引导,让用户在微信生态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也可以起到知识分享平台的作用。
此前,新榜发布在《天上10万+?“可以”看一看“盘活微信官方账号流量”这篇文章讨论了“看一看”的影响。内容一旦被推荐到“看一看”的公共领域,读者的精准度和圈子效应就会相应降低。对于微信创作者来说,看完热闹愿意停下来的用户才是最有价值的。
如何平衡公私流量,如何用音频盘活图文视频资源,音频内容在微信生态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否吸引更多的创作者,这些都是“听”的当下需要考虑的难题。
【/h/]全额放开后,“听”会带来多少流量红利似乎还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