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窗口束缚,多业务一次办好,上海政务服务中心变身“苹果店”
界面新闻记者|杨舒鸿基
界面新闻编辑|鹏鹏
新公司法修改通过以来,公司最新实收政策最大的变化是注册资本实收政策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收。企业职员徐小龙(化名)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变化,直到被提醒才意识到它会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
怎么减资?如何更改特定项目?我可以去哪里办理?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徐小龙来到了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他在咨询台提出了上述问题,随后咨询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将他引导至副办公区。
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办公人员范在长桌高凳的快助区,短时间内了解到自己的需求。“新公司法公布后,有很多类似的需求。”然后,她把徐小龙领到“圆桌办公室”,并帮他下载了相应的流程图和模板。
不到20分钟,徐小龙带着明确的答案离开了政务服务中心。
他不是唯一享受这种便利的企业家。这种快速协助、圆桌会议、综合窗口联合办公、专门窗口调研办公室的新服务模式,让在沪跨国公司总部和各类小微企业受益匪浅。
某大型互联网公司高管张颖在体验上述服务后评价,“打破壁垒,无窗口,圆桌办公,一张网。在很多小圈子里,工作人员和企业、市民并肩而坐,甚至还有类似苹果、华为专卖店的长桌,可以边喝咖啡边办公。优秀的设计思路背后,是服务意识和商业环境的改变。”
近年来,上海各区以提升效率、优化体验为目标,持续深化政府服务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其中,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尤为突出。充分借鉴Apple Store、华为Store等商业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政务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记者获悉,2023年5月,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搬入新办公场所,开启升级之旅。上海市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新的政务服务中心以“南京路政务服务旗舰店”为目标,借鉴商业服务的理念和模式。中心设有“互动咨询区”,工作人员配备PAD设备,可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全流程的咨询服务,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泡一杯茶、咖啡”。
与传统的窗口服务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体验式的互动。
“以前人家来办事,我们只能通过窗口提供服务。现在我们可以主动上前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该负责人表示,在新的服务模式下,工作人员不再固定在座位上,而是主动走出去,为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帮助。
此外,该中心还为企业提供动手备料服务。政务中心通过自动数据采集和表格生成,免费为企业提供所需材料,大大提高了效率。“原来一天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所有窗口都开着,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15分钟。”
该负责人透露,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黄浦区政府服务改革的核心。黄浦区以“苹果店”和“华为店”为目标。
他说,“在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旗舰店的一些服务理念,要把它们和商业服务的理念结合起来,打造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服务。”
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改造是上海行政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区不断探索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体验的创新举措,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不能办的事”反映窗口,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解决“急难忧”、受理各类纠纷投诉等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反映问题,窗口工作人员采取分类处理的方式,最快在3个工作日内解决。
“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对‘不可能’的问题进行分类,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现场纠错、灵活办理、跨部门协调等方式,有效解决群众的堵点和难点。”普陀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比如某企业需要办理股权继承业务,由于多年前死亡证明丢失,业务无法顺利办理。经过政务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最终认定当事人死亡继承公证书,完成业务受理。
“对于服务标识不清、咨询渠道不畅等简单问题,我们会立即进行现场整改;对于一般问题,如服务指南不准确、前后台配合不好等,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解决;对于复杂的问题,比如体制机制、历史遗留问题等,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该负责人表示。
通过这种分类机制,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提高解决“不可能”问题的效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窗口共受理“办不了事”案件106件,解决率100%。这些贴心措施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嘉定区现有市场主体32万户,居上海前列,其中各类企业近29万户,个体工商户3万余户。
为服务区域内广泛分布的各类企业,嘉定区政务服务中心打破原有的域和区域服务限制,打造纵横交错的虚拟窗口服务体系,在区域内各政务服务场所、企业园区、邻里中心、社区等10余个点推出“虚拟窗口办实事”。
据嘉定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依托“远程虚拟窗口”借助虚拟窗口系统框架,在嘉定新城开设了纳税服务联动虚拟窗口。嘉定新城内的企业可在市场监管所服务大厅通过“屏对屏”连接,享受“零跑涉税业务咨询、电子税务局一站式网上操作”的便捷服务。
今年以来,嘉定区政务服务中心已通过该渠道为24家个体工商户完成了联络处注销工作。
通过园区内自助终端和虚拟窗口的逐步“亮相”,员工可以在办公楼内享受到政务服务大厅实体窗口的同质便捷服务。
打破“窗口”,上海正在尽全力让企业享受便捷的体验。
市一级,到2023年,上海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将达到近1500个,覆盖市、区、镇、村四级大厅。通过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窗口服务创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送达”的综合窗口改革。推进窗口“最后一公里”服务创新,实行统一预约,线上建设实时在线服务大厅,线下建设超级智能政务服务窗口。打造24小时不间断自助服务和15分钟服务圈,加强自助终端集约化、智能化建设,推动自助终端走进社区、商圈、银行等。,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转型。
此外,上海还在全市推广“一次成功”改革,重点优化涉企事项、民生领域的政务服务流程,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受到高效便捷。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上海正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改革,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全流程“一次成功”;另一方面,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更多的智能设备,让百姓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自助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