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成最年轻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网友:这才是年轻一代的榜样!
在今天的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凭借在物理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2023年度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成为该奖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薛其坤院士的科研生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奋斗的历程,也是国家科技实力不断壮大的生动注脚。
1962年12月,薛其坤院士出生在山东省蒙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考上山东大学,经过三次努力,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他在日本东北大学度过了留学生涯,以几乎全身心地投入科研的勤奋态度奠定了自己科研生涯的基础。1999年回国后,薛其坤院士带着“7—11 & quot;院士的外号,他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的坚持,见证了他在科研上的坚持和努力。
2008年,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致力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凝聚态物理中这一重要量子效应的研究,曾是无数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科学目标。经过不懈努力,2012年底,薛其坤院士及其团队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成果于201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被审稿人誉为“凝聚态物理的里程碑”。
薛其坤院士的成果不仅在物理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还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为中国实验室发表的第一篇诺贝尔奖级物理学论文。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为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也预示着未来低能电子器件在应用领域的发展,有望解决许多技术难题。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同时,薛其坤院士表示,荣誉属于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尤其属于国家。他坚信,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会有更多的科学成果引领国际发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突出成就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薛其坤院士的获奖,既是对其个人科研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我国长期基础科研积累和国家科技实力的肯定。
在此之前,已有3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神经外科先驱王忠诚、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等。薛其坤院士的加入,再次证明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无限潜力。
(责任编辑:鲁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