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土学堂” 盘活“自然教育”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场以“看渔村文化,参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力量”为主题的活动在硇洲岛举行。中国第一所马蹄蟹自然教育地方学校正式成立。
中国第一所马蹄蟹自然教育地方学校在湛江成立,体现了湛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红树林城市”建设的成果。从字面上看,马蹄蟹自然教育乡土学校是马蹄蟹、自然教育和乡土学校的有机结合。
毫无疑问,鲎是主角。最早的马蹄蟹出现在4.8亿年前的奥陶纪,比恐龙早2亿多年。而且马蹄蟹基本保持了4亿多年前的原貌,所以被称为“活化石”。鲎血不含铁离子。当铜离子与氧结合时,就会变成独特的蓝色血液。为此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特殊的医学检验试剂“鲎试剂”,可以快速检测人体是否感染细菌。湛江附近海域是鲎的重要栖息地,很早就为鲎设立了三个自然保护区。当地的马蹄蟹自然教育学校是对马蹄蟹保护的全新探索,鼓励渔民以实际行动参与马蹄蟹保护,也让更多人关注到马蹄蟹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自然教育”是“地方自然教育学校”的主要功能。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认识的深入,其在儿童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随后,“自然教育”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自然教育”是指以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主要方式,引导儿童认识生物多样性,欣赏、理解、认同和尊重自然,最终实现对自然的自觉保护,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与一般的生态旅游形式有两点不同:教育对象明确是中小学生;功能是增加中小学生对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一些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性课程增加了中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而“本土派”重在“因地制宜”。在雷州半岛周边海域,不仅有鲸目动物、海龟、珊瑚、文昌鱼、中国鲎等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生物。它还拥有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雷州湾。建设“地方学校”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个“原生地”一方面意味着亲近自然,另一方面意味着与“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提升“原生地”资源的吸引力。例如,通过这个“马蹄蟹自然教育地方学校”,展示渔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城市居民体验渔村文化。“处处是校园,家家是课堂,人人是老师,事事是课程,时时有教育”的“地方大学堂”模式当然有很多潜力可挖。
预计配套设施和系统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将差异化,红树林、白海豚、候鸟将应用“自然教育乡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