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僧多粥少”难题待解
界面新闻记者|李
界面新闻编辑|宋佳楠
网约车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愈演愈烈。
近日,景德镇、济南、鹰潭、重庆、商丘等地发布网络租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相关从业者,当地网络租车运力已趋于饱和,建议不要盲目入市。
江西省景德镇市交通运输局5月20日发布的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通报显示,由于网约车车主和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景德镇市网约车车主日均订单量约15单,单车日均运营收入约240元。基于城市人口、民众出行需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现有出租车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城市网络租车运力趋于饱和,部分网络租车平台因订单量小而闲置。
据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统计,受网上共享汽车数量和从业人员急剧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网上共享汽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不足10辆。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也表示,市中心网络预约出租车的运力已经远远超过实际需求。
许多在线汽车共享平台也因日均交易量低和接入车辆少而难以运营。据莆田市交通运输局消息,截至今年4月30日,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许可的平台公司共有16家,正在运营的有14家,其中日均订单量不足1000单的有10家。在商丘市,网上共有19家汽车共享牌照企业,其中8家未运营,10家接入汽车不足50辆。
从司机收入来看,这些城市公布的单车日均运营收入只有200多元。据莆田市交通局测算,单车日均单量和日均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在线租车日均订单量为10万至12万单,在线租车专职司机平均每月休假4天,平均每小时收入30元至40元。扣除成本,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到8000元左右。
鹰潭市交通局表示,一季度全市40%的在线租车收入在10元至20元之间,市场订单总量和日均单车订单变化不大,收入难以达到员工预期。
“我从2017年开始在网上跑一辆车,是最早的一批。网约车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比不上当年,但还是有人在不断入坑。”山东一位网约车司机吴先生告诉界面新闻,他现在每天跑10个小时,还有2个小时充电,但每小时工资只有30元左右,比2017年少了40%。按一个月休息四天算,工资7800元。
据他回忆,收入大幅下降是从2017年下半年的互联网约车热潮开始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进入市场,司机的收入越来越低。但是疫情过后,很多人短时间内没有合适的工作,就选择开网约车,司机越来越多,接不到单的情况逐渐出现。
吴先生用自己的车去取车。如果他租车,他所在城市的月租金是3000元到4000元。如果扣除油钱等费用,司机每月净收入最多只有2000元到4000元。他认为,目前在二三线城市,除非用自己已经还清贷款的私家车,否则跑网约车是没办法赚钱的。
天津网约车司机李先生也是每天开车10个小时。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开了四年车,收入一年比一年低。
据他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在线租车平台的单价已经下调了很多次。以前一公里单价高一点的在2元,现在在1.8元。平台还推出了专车、拼车,单价1.5元1公里以下,最低1.2元。但是因为现在快车数量少,不坐专车可能拿不到单,所以单价变相更低了,而平台不变,减少的只是司机的收入。因为新的聚合运营模式,如果平台将订单转售给另一个平台,两个平台都会抽取司机的佣金,司机从订单中获得的收入会减少。
武汉的胡先生提到,每天驾驶10个小时以上,需要司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对身体健康也会有相应的损害。试着在网上约车两个月后,他选择了退出。
因为工作时间长,收入不达预期,司机和乘客的矛盾也加剧了。
年初,王女士在南昌机场通过平台打车,司机却劝说王女士取消订单,让她上了另一个司机的车,直接转账付款。司机解释,因为当地网约车司机收入明显减少,为了绕开平台,很多司机联合采取这种方式跑单。这种情况下,平台很难起到监管的作用,也很容易导致用户的不安全感。
虽然挣钱少了,但是想做网约车司机的人还在增加。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289.1万张,而截至2023年12月,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657.2万张,首次突破650万张,仅2023年就增加了148.2万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0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65亿。到2023年12月,这个数字是5.28亿。
2020-2023年,网约车司机数量增长127.33%,但用户数量仅增长44.66%,远远赶不上司机的增长速度。
其实去年包括三亚、上海、珠海、遂宁等城市。陆续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通知,提醒市民本市网络出租汽车数量饱和,行业景气度逼近预警红线。其中,三亚和上海因此决定暂停网约车运输许可相关业务。
尽管有预警,但目前,网约车平台和司机的注册量仍在上升。要解决“粥多饭少”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机构和网约车平台共同想办法。
“过去几年,尤其是疫情发生后,网络租车行业在帮助社会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承载能力有限。”一位网约车平台的资深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他认为网约车平台和出租车一样,都是由地方交通局发的号,数量也应该由它来控制。政府应加强对网上汽车共享平台数量的监管和合规性的监管。
就平台而言,上述从业者建议,首先,不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卷入低价竞争,而应该实现品质化发展,提供差异化服务,既能为司机赢得更多收入空,又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出行体验。
另外,平台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保证司机的收入。除了维持政府要求的比例外,还应探索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新形式的劳动保障,提供司机关怀和司机福利。
界面新闻也向几家主流的网上汽车共享平台征求意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