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岛焕新升级全面铺开 绘就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美丽特呈岛。 记者张锋锋 摄美丽的特呈岛。记者张凤凤摄
随着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复苏,拥有碧水细沙沙滩、盆景红树林古群落和悠久丰富文化底蕴的特呈岛旅游人气不断上升,成为湛江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基于特呈岛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今年以来,霞山区选择特呈岛作为“锚定百万季看变化”地标点位之一,坚持将地标点位建设与推进典型村落创建、现代岭南新乡村培育、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等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多个文旅项目建设或升级改造,推动地标点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如今,这座宁静的小岛“动”起来了、“热”起来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海岛风光旅游“吃香”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特呈岛给许多登岛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在特呈岛温泉度假村举办的音乐晚会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漫步环岛绿道,可以欣赏到国家重点保护的1000多亩红树林、近百棵参天古榕树、间断性分布的热带灌木、白色沙滩、红色岩石等景观。参观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仙台寺,感受特呈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特呈岛的温泉和传统茅草别墅也很有特色。
目前,特城岛村已建成省级文明村、市级美丽宜居精品村,被评为全国山水旅游特色名村。特呈岛获评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滨海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2023年,特呈岛共吸引游客2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16%。事实上,特呈岛的游客人气持续上升。今年“三月三”期间,仅4月11日一天,进出特呈岛的游客就达3000人次,车辆350辆次,同比分别增长230%和250%。五一假期吸引了3万名游客到岛上旅游,收入452万元,分别增长了10%和16%。
全面焕新升级海岛提升“魅力价值”
文旅项目的建设改造是今年霞山推进特呈岛旅游开发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目前,霞山区正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特呈岛温泉度假区、巴音湖、农业种植观光园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海岛“魅力值”,增强旅游吸引力。
基础设施升级。按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4A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辖区旅游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特呈岛温泉度假村的改造与复兴。为盘活特呈岛现有规模最大、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旅游景点,霞山区计划总投资1.3亿元分批次开发酒店、娱乐设施、水上运动、休闲温泉、房地产开发、主题活动、水上交通(环岛游)、商业街、会议经济、研学教育、房车营地、未来一票通等12个板块。其中,特呈岛温泉度假区改造提升工程为度假区一期工程,总投资约3557.7万元。计划一期工程部分改造提升区域于6月1日开始运营。度假区完成所有旅游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后,预计年收入将超过1亿元。
巴音湖上游乐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000万元利用巴音湖15亩水面建设无动力水上游乐项目,包括无动力游艇、儿童乐园、配套设施和景观等。目前项目整体规划已完成,部分土地已清理完毕。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5月全面开工,9月竣工。
农业种植观光园升级改造。计划投资3500万元对辛凯农场、30亩网络名人打卡区、特城农场进行分类盘活升级,打造集农耕文化、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生态休闲基地。项目总体规划已完成,计划今年6月开工,12月竣工。
加强“国宝级”红树林管护。进一步完善红树林公园管理机制,加强公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大公园管控力度,保持良好的景区环境。
做强红色旅游品牌。依托听涛楼、太尉学堂、贤夫人庙、陈武汉宅、村史馆、党建广场等红色旅游载体,进一步挖掘和灵活利用《明史》解缙、毛惠盐场等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不断扩大海岛红色旅游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推动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落地。特呈岛将以“海洋艺术讲述陆海文明”为主题进行整体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具有特呈岛特色的旅游IP。谋划做实海洋艺术乡村、海洋文明健康度假区、东南亚海上别墅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丰富特色旅游业态和提升特色旅游品质。
这些文旅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极大提升特呈岛滨海休闲旅游品牌,吸引100多名岛上村民就近务工,将加速岛上民宿、餐馆等服务业的发展,并与王特呈岛一起销售红薯、海鲜等特色产品。
聚焦美丽宜居,推动乡村风貌蝶变
今年,湛江市已启动首批现代岭南新乡村建设。霞山区将以规划整治为重点,补短板和强弱项,加快建成特呈岛村。目前正在加快编制村庄规划,争取今年5月批复,并为项目用地提供政策支持。新栽植金钱树、金熊猫等景观树6500株,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效果。坚持党建引领,用好积分兑现、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作风全面提升。遵循“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探索“一村一色”模式,以“绣花功夫”打造小景观,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绘就一幅干净整洁、历久弥新的现代岭南新乡村新画卷。